
近年來,我市大力建設生態宜居幸福城市,能源消費保持低速增長,清潔能源比重不斷提升,綠色發展取得顯著成效。昨天,記者從市統計局獲悉,2016年全市單位GDP能耗為1.34噸標準煤/萬美元,已比肩美國(1.41)、歐盟(1.28)和日本(1.09)等發達國家和地區。
光伏發電模式全國獲推廣
我市能源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明顯,清潔能源發展迅猛,已投入運行37個清潔能源發電項目,裝機容量105萬千瓦,占全市發電裝機容量的四分之一,發電量比2011年翻了4番,年均增長65%。
光伏發電作為可再生清潔能源,與現代農業相結合,被國務院確定為精準扶貧重要內容,青島市利用光伏農業發展模式,取得顯著成效,并在全國多地得到廣泛推廣。目前,青島昌盛日電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已在山東、寧夏、內蒙古、北京、天津、云南等28個省市自治區布局落地,與95個縣區簽了總量超過100萬千瓦的開發協議,已建在建的光伏農業產業園區45個,累計完成光伏電站裝機容量63萬千瓦,每年發電超過5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約煤炭20多萬噸,帶來顯著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新能源汽車加快推廣應用
積極推進“三中心一基地”戰略布局。2016年北汽新能源汽車萊西生產基地,獲得全國第一張純電動乘用車生產牌照,僅僅用了一年多時間,第10000輛車成功下線,成為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電動汽車生產基地。與此同時,全市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嶗山區在全國率先啟動了公務出行微循環,2016年在商業綜合體、金融樓宇、高校景點等區域建設56個公共快充站,在重點園區、居民小區建設45個公務充電站,在企業停車場區域建設39個企業駐地站。目前,已建成充電站1005個,充電終端3015個,計劃到2017年底,建成充電站140個、充電樁3800個,打造全國首個以3公里為服務半徑的充電服務網絡示范區。
我市 “黃島沿海風電長廊”“即墨沿海風電長廊”“平度風電長廊”“萊西風電長廊”等四大風電長廊已經基本成型,全市風力發電共投入運行14個項目,裝機容量61萬千瓦,占全市發電裝機容量的14.3%,累計發電41.5億千瓦時,占全市發電量的5.6%。隨著一架架大風車的轉動,風電這種一本萬利的新能源陸續走進千家萬戶。
全市實施多氣源并舉戰略
五年來,全市加快推進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多氣源并舉戰略。作為國家液化天然氣(LNG)重點項目,2014年董家口300萬噸青島LNG項目正式啟用,有效緩解了全市乃至全省天然氣供應緊張的局面,對改善能源消費結構,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截至目前,已累計接船36艘次,卸貨量263萬噸,實現天然氣管道外輸20億方,LNG槽車充裝90萬噸。
在形成“3+1”天然氣氣源的同時,全市加快天然氣管網布局,高壓、次高壓管網全部貫通所轄六區四市,并向鎮村延伸,天然氣供應能力達到20億立方米,新增儲氣能力 3200萬立方米。 2016年工業天然氣消費4.4億立方米,比2011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長14.9%,占工業能耗的比重提高2.5個百分點。
空氣質量優良率達81.7%
2016年,市區新增供熱面積1700萬平方米,清潔能源供熱面積突破3500萬平方米。啟動利用發電廠余熱資源替代燃煤供熱鍋爐工作,完成亨通達、金湖熱力9臺鍋爐替代,節省煤炭9萬噸。對金洲熱力、熱電股份等6處26臺燃煤鍋爐實施超潔排放改造,改造后達到天然氣燃氣輪機排放標準。完成福利院供熱站、徐家東山供熱站等5個熱源點環網聯網建設,有效提高熱網運行效率,每年節省煤炭2.1萬噸。市區因供熱燃煤減少導致的PM2.5濃度同比下降10.4%。
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全市以新發展理念引領能源轉向綠色清潔,同時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力度,環境質量穩步提升。衡量空氣質量的主要指標PM2.5,由2013年的66微克/立方米降至2016年的45微克/立方米,2016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299天,重度污染天數由23天減至7天,空氣質量優良率由2013年的72.9%提至2016年的81.7%,為五年來最好水平。
來源:青島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