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全國兩會 聲音]把發展硬道理更多體現在增進人民福祉上

  民生是為政之要,必須時刻放在心頭、扛在肩上。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送出不少民生“大禮包”,提出要優先保障和改善民生,該辦能辦的實事要竭力辦好,基本民生的底線要堅決兜牢。出席兩會的人大代表們高度評價民生政策,代表們認為,發展硬道理,最終還是要體現在增進人民福祉上。

  在山東,要找家政服務,“陽光大姐”和“寶麗潔”您一定聽說過。把瑣碎的家政服務做成大事業,這兩個品牌讓不少城鎮低收入者實現了就業。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大就業援助力度,扶持城鎮困難人員、殘疾人就業。這也讓兩個品牌的創立者、全國人大代表卓長立、焦文玉最為振奮。

  全國人大代表焦文玉:“我看總理報告當中提到很多這樣的,我專門用紫色的筆劃出來,感覺很振奮,我真的希望政府工作報告中一點點落實,都能落實到位?!?/p>

  全國人大代表卓長立:“家庭服務業隨著社會發展是新興的一種行業,社會需求也出現了一種暴增,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消除零就業家庭,對我們家政行業又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就業是民生之本,除了要確保零就業家庭至少有一人穩定就業,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出,要加大就業培訓,支持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對高校畢業生,實施就業促進、創業引領、基層成長等計劃。得益于一系列就業創業政策,山東去年城鎮新增就業12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46%。

  全國人大代表陳穎:“我們的大學生怎么創造新業態,怎么結合著我們的互聯互通、大數據時代,年輕人怎么就業,結合我們的復轉軍人,他怎么樣增加一個新的技能,結合他們優秀的素質和品質,怎么去進一步在社會上做出更多的貢獻。”

  全國人大代表尚瑞芬:“就業前的培訓和就業后的培訓它是兩個培訓,就業前的培訓就是對人的這種思想,如何讓他為社會做貢獻,讓他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以教育現代化支撐國家現代化,使更多孩子成就夢想、更多家庭實現希望,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辦好公平優質教育,持續改善薄弱學校辦學條件,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辦好特殊教育、繼續教育、學前教育和老年教育,發展人民滿意的教育。

  全國人大代表趙愛華:“對職業教育體系的設置要有一個更精準的標準,對西部是什么樣、對中部是什么樣,對沿海發達地區是什么樣。”

  全國人大代表劉新國:“在制定中國教育現代化2030這個規劃的時候,也應該有所體現老年教育,因為這個人口群體真的越來越大,我們的老年教育和兒童教育不一樣的地方,是要努力延緩老年人精神衰老,其實精神層面是越來越大?!?/p>

  全國人大代表麥康森:“政府就是如何的把資源分配的更加合理,更加平均。讓我們每個老百姓都同樣受到有益投入增加得來的好處,而不是仍然是三十年前那種教育的辦法,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教育去考慮,我們的這個問題還不能解決?!?/p>

  全國人大代表宋文新:“我們現在因為傳統文化這方面師資的力量是很薄弱的,基本上都是外行在做,反正能促進一點,我們就承擔過來,在優秀傳統文化的師資力量的培訓這一塊,國家也應該加大力度?!?/p>

  醫療是百姓關注的焦點,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在全國推進醫保信息聯網,啟動多種形式的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全國人大代表張艷麗:“健康檔案都建起來了,有幾個能用上的,沒有用,咱這個經費別浪費了,國家聽不容易,每年增加五塊錢,一個人人均增加五塊錢,如何把它用好,發揮好作用,這也是深化醫改、分級診療它也是一個很好的支撐。”

  全國人大代表李香玲:“今年提高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擴大用藥保障范圍,完善大病保險制度等等,我感到我們今年的民生紅包會越來越大,我們每個人的幸福指數會越來越高?!?/p>

  從完善養老、社會救助機制到關愛留守兒童、孤寡老人,這些年,民生投入持續增加,民生保障網進一步織密扎牢,共享理念讓人們不斷分享發展成果,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山東臺 陳琛 徐慧 劉洋 陳洋 左憲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