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生活日報以《120公里路程“救護車”要價3000元》為題報道了15歲男孩阿卓乘坐“急救車”從東平縣人民醫院轉至山東省立醫院進行治療,短短120公里的路程卻被收3000元費用的事情,而涉事急救車疑似黑車。

那么濟南市黑救護車的現狀如何?3月10日,生活日報記者在市區多家醫院展開調查,一家醫院附近的喪葬用品店就打著“歷下區民政局殯葬服務中心”的旗號提供黑救護車,還有一家專營黑救護車業務的單位,其工作人員宣稱急救車上醫護人員來自正規醫院。
知情者稱黑救護車已轉“地下”
3月10日,生活日報記者在千佛山醫院、山東省中醫院、齊魯醫院等多家醫院進行了調查,看到不斷有急救車輛進進出出,車身上都噴著“濟南市急救中心”幾個大字,醫院工作人員稱這些都是濟南急救中心的正規車輛。
黑救護車已經絕跡了嗎?記者采訪時,醫院附近一些商店的老板明確表示,自己曾見過有患者乘坐黑救護車,有人甚至用私家車當做黑救護車,堂而皇之地拉患者。“那輛灰車就是黑救護車,價格也是按公里收。”生活日報記者在山東省中醫院附近一家商店采訪時,商店老板指著一輛急駛而過的灰色汽車說,雖然那輛車沒有正規急救車的外觀,但是他們看到有不少患者乘坐這輛車轉院,有時還會跨地市轉運病號。另外幾家醫院附近店鋪的工作人員也表示見到過黑救護車。
“以前黑救護車比較多,甚至會把車停放在醫院里面接活。”一位知情者介紹,前幾年媒體報道黑救護車猖獗的問題以后,黑救護車就很少停放在醫院里面,而是停在醫院附近的某個胡同里。
這位知情者稱,黑救護車大都屬于私營,其如何從醫院“接活”他并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黑救護車現在很收斂,大都轉到“地下”。另外,還有知情者說通過醫院墻上的護工廣告可以聯系到黑救護車,生活日報記者嘗試撥通其中的一個電話,對方答復的確可以聯系到黑救護車。
“殯葬服務中心”竟提供黑救護車
生活日報記者調查了解到,在齊魯醫院附近有一家提供救護車服務的殯葬服務店,該店打著“歷下區民政局殯葬服務中心”的旗號提供黑救護車轉院服務。“一趟是200元;如果向外地轉院,比如北京,來回都以每公里七塊錢計費。”店里一位女員工坦言,他們可以提供救護車轉院,并稱這里的救護車與正規急救車沒有區別。

隨后,這名女員工遞給生活日報記者一張名片,上面印著“歷下區民政局殯葬服務中心”幾個大字,背后標有“靈車、花圈、壽衣、穿衣、公墓”等服務項目,名片上還印著兩個手機號碼,聯系人是劉師傅。
“無論省內外,單程都是按每公里15塊錢計費的。”電話中劉師傅說他會安排救護車、調配醫護人員,但是價格與店里女員工的說法并不一致。劉師傅還表示,是否配備醫護人員由患者及家屬決定,如果需要醫生或者護士,每公里要加一塊錢。
“殯葬服務中心”可以提供黑救護車轉運病人?這家單位跟歷下區民政局是什么關系?記者隨后聯系到歷下區民政局,負責殯葬服務的社會服務處室工作人員稱,歷下區民政局沒有殯葬服務中心這個單位,這是打著民政部門的旗號做生意,他會向領導反映該事并配合其他部門進行查處。
一黑車運營單位自稱已經營十年
3月10日下午,生活日報記者根據網上查詢的結果聯系了濟南一家提供急救車轉運業務的單位。“這個車盡管放心,跟正規急救車幾乎一模一樣,只是車上沒有噴‘濟南市急救中心’幾個字。”通話過程中,這位負責人詢問需要從哪里轉運病號以及相關病情以后,就開始推銷他們的救護車。
這名男子承認他們的車輛不是濟南市急救中心的正規車輛,但是車輛上配備了氧氣瓶等醫療設備,價格是每公里15元,而且還配備了專業的醫護人員。
“車上的醫生和護士都是來自正規醫院的,是急救車上休班的醫生和護士。”這名運營黑救護車的男子稱,他們運營的救護車在10輛以內,車上的醫護人員是經過專業培訓的,并稱他們單位已經存在十年了,讓記者放心使用該救護車。
另外,這位男子還向生活日報記者發送了急救車的照片以及急救車內部的小視頻,視頻顯示,車廂內空間比較寬闊,也的確配備了比較齊全的醫療設備。
正規軍有點少,黑車趁機搶市場
針對黑救護車的問題,生活日報記者再次聯系到了濟南市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員。“現在濟南市的急救車輛只有100多輛,急救車資源相對短缺。”這位工作人員分析,黑救護車之所以存在是因為資源短缺所致,而且不同地方的急救車輛配備標準也不完全一樣,有的地方不具備遠程運送病號的條件,這也給黑救護車的存在提供了空間。
“正規的急救車不僅配備了比較齊全的醫療設備,醫護人員也有崗前培訓,每年還得復訓,他們的醫療專業知識和經驗都比較豐富。”這位工作人員稱,黑救護車不確定是否經過了安檢,醫護人員的來源也不好說,很難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
對于黑救護車承諾可直接住院的事情,這位工作人員稱正規醫院跨地域轉運患者會根據病情送到相關醫院,而黑救護車的承諾不靠譜,很有可能沒法兌現。
濟南市急救車中心工作人員建議市民撥打120乘坐正規急救車進行跨區域轉院。
既然黑救護車存在很多隱患,那么應該如何治理呢?“現在正規的急救車輛并不多。”濟南市急救中心工作人員稱,目前正規急救車數量的確有點少,她建議增加急救車的數量,從而滿足患者的需求。
濟南市急救中心王姓副主任稱,黑急救車的治理并不簡單,需要交警、交通以及衛生監管等部門聯合監管,這樣才能根治黑救護車,從而暢通患者的生命之道。

患者親歷:寧選黑車也不想耽誤女兒治病
“如果有黑救護車的話,我寧愿坐黑救護車送女兒到濟南治療。”3月10日,臨沂的陳先生向生活日報記者講述了自己駕駛私家車送女兒到齊魯兒童醫院治療的經歷,因為送醫心切,他駕車在高速上跑了3個多小時才到目的地,最終因為在高速公路上超速被扣掉24分。
2016年12月24日晚上11點,陳先生剛出生16天的女兒因為心臟病急需送至濟南進行治療。“因為時間太晚,醫院沒有派急救車,我就只能自己開車。”陳先生介紹,因為女兒的病情比較嚴重,所以自己也是有點兒心急,開得很快。
“要是再晚半個小時,可能我女兒就不行了。”陳先生說,因為自己對路況不熟悉,他起初耽誤了不少時間,所以后來車速就超了規定。雖然后來他聯系到交警部門說明了情況,但是結果沒能改變,如果是救護車運送孩子的話,就不會有這么多麻煩。
陳先生表示,如果叫不到正規急救車的情況下,自己寧可選擇黑急救車,哪怕多花點錢他也愿意。
(生活日報記者 程凌潤 實習生 劉文蕾 張國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