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死亡地圖”來了!這回不是關于核泄漏,也不是核武器試驗,而是關于潛伏在人們身邊的健康殺手——心血管疾病。更可怕的是,這張“死亡地圖”畫出的全國七大高危區中,山東赫然在列!據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的最新調查數據顯示,山東的腦血管死亡人數在全國各省中排名第二,冠心病死亡人數全國第一!樣妹查詢發現,山東身陷“死亡地圖”的原因,竟然是因為它……

  文丨蕭美人

  山東成心血管病高危區?吃太咸,霾太重

  事情是這樣的。前段時間,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的專家們在國際學術期刊Environ Sci Pollut Res上發表了最新調查結果,根據氣候、環境等因素,將全國各省(市)的心血管病死亡率列了出來。有人根據這項研究結果做了一張地圖,沒錯就是下面這張↓↓↓

  在這張心血管疾病高危地圖上,遼寧、山東、河南、湖北、重慶、湖南、廣東等7個省份被列為高危區域,評判標準則是因心血管病死亡的人數。為啥這些地方會成為“死亡區域”呢?實際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與人們的生活習慣有很大關系,山東之所以成為心血管病高危區,關鍵在于“口味重”、空氣污染嚴重。

  相比于其他菜系,魯菜的口味的確偏咸,而且各種鹵制品、咸菜等也是不少山東人家餐桌上的必備品。

  原國家衛生部和山東省人民政府聯合實施了省部聯合減鹽防控高血壓項目,評估結果顯示,山東居民標準人日食鹽攝入量為11.58克。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上推薦食鹽攝入量為,每天每人6克。也就是說,山東人的平均鹽攝入量超標將近一倍。這樣的“重口味”直接導致了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上升,有數據顯示,如果鹽攝入量減少一半,估計每年全國可減少腦卒中、心臟病和慢性腎臟病死亡50萬人。

  除了“口味重”,“霧霾重”也是心血管疾病高發的罪魁禍首之一。數據顯示,在各省、直轄市中,燃煤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最高的均是山東。大氣中的污染物對呼吸系統傷害最大也最直接,有研究表明,二氧化硫進入人體后,進一步轉化為亞硫酸鹽和亞硫酸氫鹽,對血管機能和人體各器官都有很大危害。

  吃太辣、熬夜……這些地區也很“危險”

  除了山東,河南、湖北、重慶、湖南、廣東等省份也被劃入了心血管疾病“死亡地圖”,原因不盡相同。

  如果說山東人吃太咸,那么相比之下,河南的小伙伴絕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調查顯示,河南的冠心病死亡人數全國第二,腦血管死亡人數全國第一,罪魁禍首同樣是高鹽。一項報告顯示,在全國20個省市2009—2012年間的食鹽及鈉攝入量中,河南以12克/天的攝入量名列榜首。另外,廣東的高血壓死亡人數全國第二,當地人尤其喜歡吃咸魚,日均鹽攝入量也高達9.1克。

  被列入高危地區的湖南、湖北則是因為當地人吃太辣、愛熬夜。湖南、湖北都是“無辣不成席”的區域,但是,辣椒素使循環血流量劇增,心跳加快,心動過速,短期內大量服用,可致急性心力衰竭、心臟猝死,即使沒有發生意外,也可妨礙原有的心腦血管疾病。此外,由于氣候原因,南方人普遍比北方人睡得晚,熬夜等生活作息導致湖南等地區高血壓死亡率高于北方,是引發疾病重要因素之一。

  除了飲食清淡、空氣好,這些方法也能保護血管

  與上述七大高危區域相比,海南、青海、寧夏、西藏、天津等地是名副其實的低危區,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低。例如,海南的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病死亡人數均屬全國后四位,排除人口較少的因素,海南的環境因素、當地人的生活習慣才是關鍵。一方面,海南擁有全國超一流的空氣質量,空氣含氧量高,堪稱“天然氧吧”;另一方面,海南人喜食魚類、水果等,口味普遍清淡,低熱量、低脂肪利于人體健康。青海、寧夏、西藏等地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低的原因,基本上也是因為當地空氣好,人們喜歡食用雜糧、粗糧等,飲食清淡。

  說到這里,山東的小伙伴可能要抱怨了:空氣質量不好也不是一兩天能改變的,那我們可咋辦呀?別急,除了清新的空氣,還有其他方法能幫助我們保護血管,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第一,戒煙,對于廣大煙民來說,戒煙是降低心血管病風險最經濟、最有效的方式。第二,盡量不喝或少喝酒,男同胞們可以參考這個量:每天最多喝白酒1兩(50克),或葡萄酒2兩,或啤酒300毫升,再多就要傷害到血管了。第三,堅持運動,每天給自己半小時時間運動到出汗。第四,少吃鹽、少吃重口味的食物。第五,體重超標的小伙伴們注意了,該減肥了,要知道,過于肥胖可是誘發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哦。

  人的健康長壽15%取決于遺傳,10%取決于社會條件,8%取決于醫療條件,7%取決于自然環境,而60%取決于其生活方式。盡管環境因素不可能控制,但如果把其中占比百分之六十的生活習慣調整好,控制好疾病就不是難題啦。(爆三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