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近日,山東省國防機械電子工會決定,命名濰柴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首席技師工作站裝備公司分站高級技師王世杰等10名同志為山東省國防機械電子系統“行業工匠”。

  濰柴高級技師王世杰,獨創了用Φ80的樹脂砂輪手工磨削園弧的絕活,鉆研出模具修磨的系列樹脂砂輪專用裝夾方法,使加工效率提高一倍以上。他每年搶修各種模具300余套,年創效益百萬元以上。“王世杰工作室”已立項的14個創新項目,均代表著集團最高水平,年創效益300多萬元,其中電主軸自主修復項目填補國內空白,獲得山東省創新項目一等獎;具有高超精加工技能的山推職工向俊兵,向企業提出了150多項質量改善和不合格品隱患提案。他每年修配關鍵零部件千余件,累計為企業節約制造成本近千萬元;煙臺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一線工程師張輝領導的設計團隊,首次在國內完成平臺鉆機模塊全套自主設計,完成了優于國外同類模塊的40項創新改良,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重汽技師王元臣,則通過41項創新課題,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67個,并攻克了一項國外技術壟斷難題……

  爭創“行業工匠”,爭當“創新達人”,實現自我價值,已成為激揚在省國機電系統產業工人身邊的一種時代新風尚。目前,在省國機電行業,86家以工匠命名的職工創新工作室,累計牽頭創新項目6844項,產生直接經濟效益14.85億元,獲得專利5521項,其中發明專利945項;職工提出合理化建議20萬余條、革新項目77132項,企業創新課題2182項,創造經濟效益19.6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