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國產大飛機C919在上海浦東機場首飛成功,中國再添“國之重器”,這是中國民機發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記者了解到,國產大飛機C919多個部件系“山東制造”, 其中,作為中國商飛公司主要機體供應商,中國航空工業濟南特種結構研究所加入C919大型客機參研團隊,包攬雷達罩從設計、研發、制造、交付到客戶服務的全產業鏈工作。

  雷達罩一般位于飛機頭部,如果把雷達比作飛機的眼睛,雷達罩則是飛機“眼睛”的”防護鏡”,保護雷達免受外部有害載荷影響。沒有高性能的雷達罩,高性能的雷達也將失去其應有的功效。高性能雷達罩是各類飛行器的重要組成部分。

  記者從中國航空工業濟南特種結構研究所了解到,作為國內首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干線客機雷達罩,C919大型客機雷達罩采用了多項新材料、新技術和新結構,在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

  C919大型客機雷達罩

  C919大型客機雷達罩研制過程實現了四項“國內第一”:第一次在民機雷達罩上采用泡沫夾層結構,相對傳統蜂窩夾層結構,電性能更優,使用維護更便捷,使用壽命更長,該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第一次實現全三維設計制造一體化,真正做到設計、制造同步規劃、同步實現,提高了設計和制造的符合性和協調性,降低了研制成本,縮短了研制周期;第一個全狀態復材結構取證構型的靜強度適航驗證試驗項目,為適航當局對C919飛機后續復材類適航驗證試驗的適航審查積累了信心;第一個建立了國內供應商設計保證體系,成為國內唯一一家集設計、制造一體的機體結構供應商,有效保證雷達罩設計研發全過程與適航體系的全面符合。

  在這個過程中,雷達罩研發團隊圍繞新材料、新工藝和新結構開展了大量的攻關、試驗和驗證工作,對每一個工藝細節反復推敲、嘗試,直至確認萬無一失,并取得適航認可,力保首架份裝機雷達罩的順利試制和交付。

  據介紹,雷達罩首飛前的試驗任務異常艱巨,僅許用值試驗的試驗件就需要1700余件,不僅數量驚人,制造難度也相當大,試驗件平面度要求小于0.05mm,為滿足國際通用的ASTM標準,工藝和制造團隊可謂嘔心瀝血;而試驗過程也極其復雜,為了滿足ASTM標準、MIL-handbook17、RTCA/DO-213和其它許用值試驗件制造與檢測標準,研發團隊多次與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適航當局和試驗單位協調,落實安全飛行指標;雷達罩靜力試驗是C919飛機首飛前第一個全狀態復材結構取證試驗,按照適航CP和試驗大綱要求,雷達罩試驗件在試驗前引入了預制缺陷和沖擊損傷,進行了兩種工況的100%限制載荷試驗。

  從試驗大綱的審查、試驗件掛簽到試驗過程的適航目擊,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全體參研人員的辛勤和汗水。C919大型客機雷達罩靜力試驗的圓滿完成,標志著C919飛機雷達罩項目首飛前工作完美收官。

  據記者了解,除雷達罩是“山東制造”以外,國家超算濟南中心還為C919提供了高性能計算服務。大飛機鈦合金緊固件均由煙臺研發。C919單機需要標準件109萬件,其中鈦合金材料零部件需要20萬件左右。這意味著煙臺為國產大飛機提供近兩成的標準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