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大風沙塵襲擊濟南,市區一片昏黃,市民紛紛戴上口罩。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周青先 攝

  5日上午,濟南的天空從藍色很快變成昏黃,伴隨著呼呼的大風,風沙也是漫天飛揚,PM10噌噌向上走,一度爆表。不僅濟南,山東大部分城市都受到沙塵天氣影響,17地市中除日照、臨沂、棗莊外都出現了短時爆表的情況。

  沙塵天氣突然殺到

  我省大半短時爆表

  5日一早濟南還是天朗氣清,7點之前,濟南的AQI一直在100以下,空氣質量良,而到9點時,就已經超過了300。到下午1點左右,濟南的AQI指數已經超過500,從下午1點到下午5點,持續4個小時爆表狀態。

  截至下午6點,山東大部分城市都受到沙塵天氣影響,17地市中除日照、臨沂、棗莊之外,都出現了短時爆表的情況。

  這場席卷我國北方的沙塵天氣3日率先在內蒙古西部蔓延,并隨著高空西風向東傳播,內蒙古呼和浩特、烏蘭察布PM10濃度或超過2500。4日有十多個省份遭沙塵天氣侵襲。

  每當大風揚沙,空氣水平方向能見度小于1000米時,氣象學就稱這種天氣現象叫“沙塵暴”。能見度高于1000米的稱為沙塵天氣,沙塵天氣還包括揚沙和浮塵,這次濟南遭遇的沙塵天氣還遠算不上沙塵暴。濟南市氣象臺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次濟南以揚沙浮塵為主。揚沙是水平能見距離在1~10公里之間的風沙天氣。如果揚沙天氣結束,但能見距離仍小于10公里時,則稱為浮塵天氣。

  沙塵暴已17年沒見

  沙塵天氣也已很少

  “以前濟南一到春天,大風一吹,塵土飛揚,整天灰頭土臉的,現在這種天兒好像少多了。”市民徐先生回憶。

  確實,濟南春季是沙塵天氣(包括浮塵、揚沙、沙塵暴)的高發期。不過,濟南市氣象臺數據顯示,近30年來濟南沙塵天氣逐年減少。20世紀70年代最多,僅1978年就有39天,80—90年代開始逐漸減少,2000年之后就更少了。以揚沙天氣為例,1994年為36天,1997年為18天,1998年為27天。之后,2000年有11天,2001年有8天,2002年有9天,2005年有4天。近幾年,2014年1天,2015年為0天,2016年1天。沙塵暴天氣已17年未見。

  濟南市環境監測中心預計,濟南6日空氣質量就會明顯變好,只有輕度污染。根據山東省環境監測中心的形勢預報,5月6日至5月12日期間,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擴散條件整體較為有利,預計山東大部分時間以良至輕度污染為主。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張玉巖 孟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