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濟南甚至山東,說起銀座,幾乎無人不知。

  昔日輝煌無比的銀座要沒落?經營風險引上交所問詢

  遍布大街小巷的統一銀座便利店、高大上的銀座商城、大超市類型的銀座購物廣場,以及曾經無處不在的銀座購物卡,曾幾何時代表了山東商業的最高水平。

  但是,銀座這幾年似乎一直在走下坡路。山東財經報道通過上市公司年報發現,作為魯商集團旗下窗口明星的上市公司——銀座股份(600858),凈利潤已經連續4年下降,2016年合并報表凈利潤還出現了近14年來首次虧損。這甚至在5月15日引來了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問詢函,要求銀座股份就經營風險做出進一步說明。

  曾經輝煌無比的銀座,到底怎么了?實體商業真的沒落了嗎?

  1、14年來首次虧損

  想起每逢節假日銀座購物廣場里收銀臺前的長龍、曾經銀座購物卡銷售的火爆,銀座虧損似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事實就是這么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矗立在我們面前。

  銀座股份年報披露,公司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128.45億元,同比下降11.97%。如果說營業收入下降不多,還能夠接受的話,其凈利潤的下滑速度,實在驚人。

  2016年,銀座股份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208萬元,同比下降78.72%;而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僅1243萬元,同比下降88.61%。

  如果這還不夠驚人,那么山東財經報道告訴你,這已經是銀座股份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和扣非凈利潤連續4年下降,2016年合并報表凈利潤為近14年首次虧損。

  合并利潤表顯示,銀座股份2016年凈利潤為-2386.77萬元。

  實際上,說是14年來首次虧損還是含蓄的,因為上市公司的虧損還要追溯到本世紀初的渤海集團時代,單說銀座股份這個商業主體的虧損,可能還要追溯的更久。

  2、好日子不再

  山東財經報道注意到,由于托管著大股東魯商集團旗下銀座商城45家門店,銀座股份凈利的下滑,其實也是魯商集團旗下銀座品牌商業條線經營面臨困境的一個縮影。

  昔日輝煌無比的銀座要沒落?經營風險引上交所問詢

  據披露,2016年銀座股份先后在省內的濟南、青島、東營、濱州、臨沂、淄博、濰坊等地新開10家同城分店、縣鄉級門店。截至目前,公司旗下擁有的門店達到122家(濰坊臨朐華興商場24家門店),覆蓋山東省13個地市和河北省。同時,公司受托管理大股東魯商集團控股子公司山東銀座商城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所有非上市門店45家。

  現實是,銀座股份2016年仍在加開門店,且也在前幾年介入地產領域,但都不足以扭轉頹勢,未能延緩銀座股份凈利下滑的速度。

  銀座的好日子真的過去了?這也讓不少人無比懷念前幾年的幸福時光。

  曾經的銀座商城,在濟南絕對是高檔的代名詞,隨便一件衣物的價格,都足以讓普通工薪階層咋舌,以為小數點點錯了位置。而高檔的品牌、良好的購物環境,也確實受到了高收入群體的青睞。

  “即便買不起,帶著外地來的朋友、親戚去看看,讓他們開開眼界,也覺得有面子,似乎才能代表省會的格局。”總有人會這樣開玩笑地說。

  而當時,使用甚廣、經常被作為朋友間禮尚往來“佳品”的銀座購物卡,對于銀座的貢獻也不可謂不多。但“八項規定”之后,購物卡行情明顯走低,難免打擊了一部分人的消費熱情。

  更重要的是,競爭環境越來越激烈。2011年,恒隆廣場開業;在此前后,萬達廣場、世貿也先后開業。而網絡的普及、天貓的興起,也讓很大一部分人把精力放到了網絡購物上。

  這些因素綜合起來,銀座的日子也變得越來越難。山東財經報道注意到,2016年,銀座股份未能實現年初提出的135億元的經營計劃,完成數與計劃相差了近7億元。

  而對于2017年,銀座股份也未敢提出更高的目標,僅計劃爭取實現營業收入136億元。比去年的計劃僅多了1億元。

  3、經營、財務風險引發交易所問詢

  山東財經報道注意到,銀座股份連續多年的凈利下滑、近14年來首次出現的合并報表虧損,甚至驚動了上交所,專門在5月15日發函詢問。

  銀座股份對于凈利潤下滑原因的解釋是:2016年實體零售市場消費持續低迷,實體店之間的競爭、實體店與網商的競爭更加激烈,導致公司實體零售業經營業績下滑,同時部分新開店處在培育期尚未實現盈利。

  上交所則要求銀座股份補充披露:(1)公司主要經營區域的宏觀經濟增長情況及行業發展狀況,并分析報告期內公司零售業務收入與行業發展是否一致;(2)公司主要經營區域的同行業公司營業收入變化情況,說明公司零售業務收入變動與行業是否存在顯著差異,如是,請說明原因。

  除經營風險外,銀座股份的財務風險也引發了上交所的問詢。

  年報披露,公司期末負債余額87.6億元,其中流動負債81.1億元,占比92.58%;報告期內取得借款57.8億元,償還債務49.8億元,占借款金額的86%。同時,公司資產負債率長期維持在70%以上,近兩年財務費用為2.43億元和2.68億元,分別是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的2.4倍和 12倍。

  上交所要求銀座股份說明,在公司業績下降和以新還舊的情況下,公司借款規模繼續擴大的原因和必要性;公司的負債水平和償債能力是否合理。

  而在負債水平較高的同時,銀座股份貨幣資金長期保持約10億元以上,且與控股股東下屬財務公司存在較大額的存貸款關系,也引發了問詢。

  年報披露,銀座股份期末貨幣資金余額14.91億元,同比增加5.25億元。同時,在控股股東下屬財務公司的期末存款余額為10.74億元,借款余額為10.3億元,報告期內支付利息支出4227萬元及金融服務費160萬元,收取利息收入673萬元。

  存款比借款多,卻支付了數千萬元的利息支出,利息收入卻才幾百萬元。上交所要求銀座股份說明同時維持較高的存款和借款余額的原因及合理性;說明在高負債的同時維持較高貨幣資金余額的原因及合理性。(山東財經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