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濟南經六路附近,有一條街叫斜馬路,這里曾是有名的“童裝一條街”。隨著時代變遷,這里早已沒有當年的風采。隨著濟南拆違拆臨工作的開展,分布在路兩邊的門頭房均被拆除,道路也封閉整修。而位于道路北頭的梨花公館也重回公眾視野。

梨花公館位于斜馬路北頭梨花公館位于斜馬路北頭
梨花公館鳥瞰梨花公館鳥瞰
狹窄的過道,破舊的木門,見證人間滄桑

  狹窄的過道,破舊的木門,見證人間滄桑

  日本特務速水信一曾在此居住 公館以其妻名“梨花”命名

  昨天上午,記者在斜馬路看到,路兩邊的門頭房大都已被拆除,建筑垃圾被蓬蓋等待清運。走到路北頭,幾處紅磚墻的平房格外顯眼。這里就是侵華日軍在濟南的八大特務機關之一——梨花公館。

  據悉,梨花公館設立于1941年,專門在宗教人士中開展諜報特務活動,在教徒中發展間諜,并進行軍事行動訓練。受訓人員期滿后,發放結業證書并擔負諜報特務工作。住在梨花公館的日本特務頭子叫速水信一,因其妻子名叫梨花,所以公館便以“梨花”命名。速水信一在濟期間發展了特務30多名,曾配合日軍第4220部隊開展大掃蕩,抓捕抗日志士,搜集諜報信息。

  日本投降后,自以為沒有暴露的速水信一繼續潛伏濟南開展諜報特務活動,最終被抓獲,于1946年被遣送回日本。至此,梨花公館的罪惡使命結束,這組建筑回到中國人民的手中,相關部門將它收繳充公。

  五戶人家在此居住多年 2015年列入山東第五批文保單位

  記者在梨花公館門口看到,院墻上掛著文物保護單位的牌子,是濟南市政府2015年6月掛上的,被列入山東省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

  翠綠的爬墻虎爬滿斑駁的墻壁,狹窄的過道、破舊的木門以及凹凸的大理石地基,訴說著這所歷史建筑的滄桑。沿著彎曲的過道往院里走,這里一共有五戶人家,分住在2、4、6、8、10號院內。住在8號院的韓女士今年七十多歲,已在這里居住30多年。“當初是單位分給我公公的房子,我嫁到他們家就住在這里,后來公婆去世,我們就繼續在這住,每個月給房管局交點房租,兒子、孫子都是在這里出生長大。”韓女士說。

  從韓女士家出來,正好碰到住在隔壁6號院的劉女士接女兒放學回來。她告訴記者,之前丈夫一家三代都在這里住,也住了三四十年了。后來老人不在了,他和丈夫繼續住在這,女兒已經7歲了,也是在這個小院出生的。劉女士稱,老房子質量還行,房頂漏雨修過幾次,其他沒啥問題。屋里的木地板都是當年蓋房子時裝的,大理石地基下還有幾個排氣孔,防潮防蛀。只是冬天沒有暖氣,夏天也比較悶熱。“這里是經五路小學的學區房,雖然政府承諾我們可以在這里永久居住,但我們還是希望能盡快搬出去。”

  除了6號院、8號院,門口的10號院和4號院也有兩戶人家,其中一戶租給商戶做燒烤了,每天晚上的生意都很火爆。

  公館修建于上世紀初期 是德國人建老火車站時的宿舍

  劉女士告訴記者,聽老輩人說,“梨花公館”的建造者其實不是日本人,而是德國人。最早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德國人在濟南修建老火車站時蓋的工人宿舍。后來日軍侵華來到濟南后,被日本人占領,才成了梨花公館。日本投降后,政府將其收回充公,慢慢作為單位宿舍分給職工,一直到現在。

  原標題:濟南76歲梨花公館露真容 曾是德國人建老火車站時的宿舍

  (山東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