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7月4日訊 現在物流行業可以說跟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小到平時網購用的快遞,大到建設工業生產用各種原材料??墒情L久以來一直有一種說法,中國的物流成本太高了,從而推高了物價,阻礙了咱老百姓的消費。那在流通環節中到底出了什么問題呢,來看記者的調查。

一件商品經過層層環節,價格翻倍
位于山東省昌樂縣的堯溝鎮有著中國西瓜第一鎮的稱號,每年的五六月份,全國各地的客商都會到這里收購西瓜。在當地的路邊,也可以隨時碰到賣瓜的瓜農。
一斤幾毛錢的價格,可以說物美價廉。可同樣的西瓜,只要擺進了濟南大型超市里,那價格就得一塊錢左右。在離產地只有200公里左右的地方,價格立馬翻倍,這錢又讓誰賺走了?
瓜農們說,雖然西瓜作為生鮮類貨物,不需要繳納高速費用,但是由于怕顛易碎,又不耐儲存,因此運輸環節中成本,尤其是人工成本還是挺高的。
其實,像這種運輸成本高的現象在物流行業目前屬于常態,特別是一些農產品價低滯銷的時候,高昂的物流成本就成了沉重的負擔。在惠民縣洼里吳村一帶,今年的洋蔥大豐收,但卻遭遇了滯銷。菜農稱,一斤只有一毛二。
因為價格太低,很多經銷商收購以后選擇存入冷庫,等行情好了再出手,但這無形中又增加了很大的一部分成本,裝卸、人工、入庫費這些都要錢。
按照目前的價格,一噸洋蔥的收購成本只有200多元,但是僅僅從地上裝到車上這一步,就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國內賣不上價格,有些商販就盯上了國際市場。一集裝箱30噸的洋蔥,從濱州運到青島港的成本,幾乎與從青島運到迪拜的價格相當。
惠民縣的洋蔥賣都賣不出去,可在離產地只有100多公里的超市里,最便宜的洋蔥也接近一塊錢一斤。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根據有關媒體的調查,在北京某超市,某國產牛奶售價每升23元;從荷蘭進口的純牛奶每盒1升只售22.8元;濟南某超市的東北大米每斤5元,在東北產地,大米價格都在每斤三元以下。據統計,去年,全國物流總費用為11.1萬億元,占GDP的15%左右,明顯高于發達國家平均8%—9%的水平,其中保管費用占33.1%,管理費用占13%。

物流成本太高 物流企業日子也并不好過
從剛才的數據和記者的調查來看,咱老百姓買東西不便宜,似乎都是因為物流成本太高,運輸收費太貴導致的。那現在物流企業不都得都賺了個盆滿缽滿嗎?可記者調查發現,看似繁榮的物流行業內部,其實日子也不好過啊。
凌晨一點多,在濟南的一家物流公司的分撥中心里依然燈火通明,裝卸工人正在往廂式貨車上搬運各種貨物,他們趁著夜色,發往全省各地分撥點。
山東佳怡物流有限公司運輸部經理于東峰告訴記者,這個場站是全省的分撥中心,它有220個門,代表著220條線路。
一天24小時忙碌,比起小物流公司苦等貨源的窘境,大物流公司相對好多了。而維持這種高效運轉的秘訣,就是標準化流程。
于東峰介紹,我們現在實現了分撥點甩掛運輸,就是車頭不停,采用一拖二甚至一拖三的方式。
所謂甩掛運輸,通俗地講就是車頭不停,直接卸下車廂后再換個車廂接著跑。按照這種方式,這家物流公司每月的平均歷程超過1萬5千公里,大大高于小物流公司的里程數。而這需要很多標準化的細節來保證。
于東峰介紹,這個場站的高度是1米35,跟這個車廂高度正好相同,我們所有的場站都是按這個標準建造的,這樣能大大提高裝卸的效率。
但是于經理也介紹,公司內部的效率問題解決后,制約物流效率的外部因素卻很難解決。最大的難題就是公路、鐵路、海運的標準不統一。
于東峰說:“比如說我們公路的集裝箱和鐵路不通用,我們要先運到鐵路場站把貨卸下來,再裝到鐵路的集裝箱上才能上火車?!?/p>

物流信息平臺應運而生 解決“車等貨,貨找車”的問題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調查數據顯示,在我國商品流通中,因不必要的搬倒騰挪產生的流通費用占流通總費用的25%左右,主要表現在海、鐵、公多式聯運比重低、甩掛運輸進展慢等方面。歐洲國家的成熟國際港口中,海、鐵、公多式聯運比重占貨物運輸總量的30%左右,而我國的這個比重不到5%。但是跟眾多小物流公司相比,大公司的這點煩惱都不算什么了。
記者在濟南二環北路的一家物流市場里看到,裝卸工人們正在將各類貨物裝上車,無論是貨車司機和還是物流公司的經營者,都是滿面的愁容。貨車司機稱沒大有貨,物流公司負責人也說不好干。
在物流市場,這些小物流公司基本以經營專線為主,一間門頭房,一臺電腦就能開展業務。而客戶資源除了自己找上門的,主要就靠老板自己經營了。
然而,靠個人經營掌握的信息畢竟很有限,貨車司機送完貨后,一般還要在當地配貨回程,很多時間浪費在了等貨上,無形中增加了不少成本,造成了效率低下。
小物流公司因為貨源不足而日子難過,這時候,一些規模比較大的物流公司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
為了解決這個“車等貨,貨找車”的問題,一些信息平臺開始出現了。貨車司機利用手機軟件,就能找到相應的貨源。
在濟南高新區的一家供應鏈管理公司就從事這種物流信息平臺的運營。貨主可以在網上發布物流信息,而物流公司或者貨車司機在手機就可以搶單成交。
在公司負責人看來,國內物流行業高度分散,物流公司數量過多的狀態,是造成效率低下,成本過高的根本原因。
山東航宇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勇告訴記者,現在這個模式管理成本太高了,環節中有配貨站,也叫黃牛,物流公司,貨車車主,司機等等。
目前,全國物流行業排名前十的企業占總業務量的比例只有8%,而這個數字在美國超過70%。所以,物流信息平臺就應運出現了。

物流信息平臺數量太多 遭遇推廣尷尬
這種物流的信息平臺,打個比方說,就像是貨車版的打車軟件。利用互聯網解決信息不通暢的問題在各行各業都有成功的案例,那在物流行業,靠互聯網平臺,就能解決物流成本過高的問題了嗎?
盡管有不少物流公司投入和信息平臺的懷抱,但是跟物流公司的問題差不多,各種物流信息平臺也太多太亂了。
孫勇介紹:“我們知道的全國有一百多個這種平臺,目前還沒有一個能有比較大的份額。”
物流平臺不僅數量太多,而且因為利益分配的問題,推廣也極其困難。
在物流市場上,也有物流公司和貨車司機仍堅持傳統的業務模式,對互聯網平臺不大感冒,甚至有人堅決抵制。
物流平臺遭遇推廣的尷尬,信息不通暢的問題仍得不到解決。專家認為,互聯網平臺并不是解決低效率的特效藥。
北京交通大學物流管理系教授王耀球說:“網絡平臺可能把各式各樣的物流需要信息,海量地公布給所有的上網人,但是這些機遇,對于那些沒有商業信譽的物流企業來說,是不屬于你的市場機遇?!?/p>
專家說,我國物流成本過高其實是個表象,根源是我國目前的經濟結構發展水平所決定的。
但是專家也認為,物流行業的低效率低質量現象是客觀存在的,這種低水平發展造成的隱形成本,遠比賬面的運費成本要高。
王耀球說,每年的各種損耗,加起來大概1000多億人民幣,這種損耗就是在流通過程中間包裝不善、服務不善、貨物擠壓或者等待時間過長造成的。

物流業進入門檻低 無序發展造成資源浪費
由于物流業的進入門檻很低,有些地方出現了無序發展和惡性競爭,也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和成本的上升。
王耀球說,本地區的工業制造業或農業產業集群化,處在一個分散或者低水平狀態的時候,物流業的發展不可能處在高水平高效率的狀態。
專家認為,物流業的本質是服務業,而服務業的發展就要以客戶的需求為核心,物流業要解決的問題不僅僅是快,而且還要準。
目前的物流行業中,只有快遞業發展水平比較高,這是背后是電商市場倒逼的結果。但在其他物流領域,特別是一些小物流公司,離真正的專業化品牌化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王耀球說,今天拉化肥,明天拉鋼材,后天拉玉米,只要有需求就都干,像這樣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物流亂象時代,在我國經濟改革或轉型發展階段,已經慢慢地失去了市場的需求。
而隨著我們工農業不斷升級,物流業也將被倒逼改革。專家預測,將來會有大批的物流公司被市場淘汰,物流業面臨著一場大洗牌。
編后:流通,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消費。作為供需對接的重要一環,這里出現問題恰恰是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巨大機遇。加快互聯網與流通產業的深度融合,推動流通產業轉型升級,提高流通效率,釋放內在潛力。也許不用了幾年,物流行業也升級換代,讓流通不在有堵點,讓商品更加物美價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