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下午,沂源縣徐家莊鄉龍子峪村來了一群外國游人,他們深入村巷跟村民交流,考察。村民們不知道,這群游人的到來不但給他們帶來了一個接觸外面世界的機會,而且在未來幾年還將深刻影響他們的生活。

  這群外國游人為首的就是日本福武財團董事局主席、福武藝術慈善中心首席顧問福武總一郎,受出生于龍子峪村的中國企業家、慈善家董方軍邀請,福武一行特地趕來簽訂合作協議,打算捐資一億日元在龍子峪村推廣他在日本直島實踐了30年的藝術活化鄉村經驗,用藝術的魅力給這個小山村帶來新的生命力。

  國內首個“藝術活化鄉村”項目落戶小山村

  鄉村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承載著無數人的鄉愁,是眾多人夢里心里總要回去的精神家園。可是,目前的鄉村也因為大量勞動力的流失變得日益凋敝,大批大批的年輕人離開農村,造成了一個有一個空心村,留下眾多的老弱病殘,鄉村沒有了往日的熱鬧,問題重重。

  位于沂源源頭的龍子峪村也跟中國眾多的鄉村一樣,面臨著空巢空心的境遇。作為龍子峪村產生的企業家、慈善家董方軍20多年前就投巨資在村里打造桃花島景區,試圖通過旅游重新賦予山村新的生命,讓古老的村莊再度煥發新的生機。

  近年來,董方軍一手打造的桃花島景區已經初具規模小有名氣,通過考察,董方軍注意到藝術對鄉村的巨大作用。此次,在他的聯系下才促成此次國際友人的山村游,并帶來了國內首個“藝術活化鄉村”項目。

  董方軍介紹,該項目就是通過邀請世界最具改造經驗的藝術家福武總一郎與中國藝術家一道,按照實際標準在沂源龍子峪村啟動福武中心“鄉土復興與文化重塑”首個項目。力求在三年來,完成項目,給村民帶來切實的實惠。

  福武總一郎先生也表示將為本次鄉村改造項目捐資一億日元,將自己在日本直島推廣藝術活化鄉村項目的經驗無償提供。

  三年內打造成國內樣板藝術鄉村

  福武總一郎曾耗時30年,把當代藝術帶到人口嚴重外流、老化的日本直島,讓這個幾乎被世人遺忘的荒島在世界舞臺煥發耀眼生機。簽約儀式現場,福武總一郎先生介紹了“用現代藝術實現地方創生”的直島模式,與大家分享了直島如何從“工業廢墟”變成“藝術圣地”,以及如何因地制宜地踐行“藝術活化鄉村”理念,如何與世界級的藝術家和建筑師一起,成功地建立起“倍樂生藝術場直島”藝術園區。同時,他也強調,“改造必須是建立在尊重當地文化、民俗和藝術的基礎之上。”

  在過去的30年間,福武先生鼓勵社區居民開拓、保護當地的文化、自然和歷史遺產,這也是當時開展島上重塑的前提,“修復島上的自然風光,讓當地居民重新發現鄉村生活的原始美,提升鄉村地區生活品質。與此同時,通過文化旅游增加當地居民收入,給扶貧和文化環境保護提供了一條有啟發性的道路。”

  藝術與民俗有機結合

  活動現場,東方君公益基金會董方軍會長介紹,“藝術活化鄉村”項目將以直島的藝術活化鄉村案例為示范,以龍子峪村作為福武中心的第一個項目落地試點村,結合試點鄉村原有的文化、生活方式以及蘊含的藝術開發價值,進行藝術重塑與鄉土的綜合復興與文化生態保護。

  “與當地老百姓成為利益共同體,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讓這里的村民增收,達到精準扶貧的目標,讓這里不僅有青山綠水,還有高雅藝術,實現有機的結合。”董方軍說這就是他推廣藝術火化鄉村項目的初衷。

  從荒蕪到起步,再到這些年的成功,日本直島用了30年時間,而董方軍表示,自己希望用3年的時間,就完成對家鄉桃花島 的藝術與鄉村文化的完美打造 ,董方軍之所以如此有信心,自 然是因為他有十足的底氣,“我們有20多年打造的基礎,以及 福武先生全力以赴的支持,把他過去成功的經驗移植,再因地 制宜的創新,加上我們的實干,這樣少走很多彎路,因此,我 很有信心在桃花島率先將這條路走出來。”

  董方軍介紹,下一步,“藝術活化鄉村”項目會從市場角度出發,用藝術的眼光、設計的手段,把深藏于鄉村的老時光重現在眾人眼前,讓人們能夠切實地感受到美麗鄉村的民情文化,以此保護鄉村文化,復興鄉村文明,活化鄉村旅游產業。

  齊魯晚報記者 張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