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中紀委反腐專題片《打鐵還需自身硬》一經播出便引發熱議。這部紀錄片中的案例多是落馬的紀檢監察干部,發人深省。這也表明,中紀委不遮丑、不掩飾,堅決清理門戶。
己不正,焉能正人?紀檢監察機關如何加強自身建設,防止出現“燈下黑”的現象?“鍛造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紀檢鐵軍,決不辜負黨和人民重托。”面對這一問題,這是濟南紀委給出的答案。

(網絡圖)
濟南紀委加強自身建設
今年上半年
受理關于紀檢干部問題線索60起
立案2起,涉案紀檢監察機構2個
黨紀處分2人,政紀處分1人
誡勉談話3人,約談60人
對黨支部通報批評1個
對1人在新聞媒體予以通報批評。
首次自辦高層次,專業化培訓班
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因素。省委副書記、濟南市委書記王文濤多次強調:濟南的發展、“四個中心”的建設,未來的保障在于我們的干部。濟南市紀委監察局緊緊圍繞這一要求,時刻把隊伍建設扛在肩上、抓在手中,用淬火手段錘煉“鐵打的人。”
7月14日,濟南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程德智作為普通黨員,和所在黨支部7名黨員一起,在支部書記帶領下,來到第一書記幫扶村——歷城區韓家峪村,開展精準扶貧主題黨日活動。“天兒特別熱,在貧困戶李士芳、李道乾家里,我們了解了他們的家庭、健康狀況、經濟來源和生活開支等情況。”隨行的濟南市紀委組織部副處級檢查員周繼強坦言,這次主題黨日活動,讓像他一樣的紀檢監察干部受到了觸動。“下基層,接地氣,看看群眾到底需要什么,我們也受到了一次黨性鍛煉。”
對黨絕對忠誠是紀檢干部的政治靈魂。濟南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程德智介紹,除了這樣的主題黨日活動,濟南市紀委還組織開展“一個演講、一本書”“打鐵淬鋼”活動,開展“樹牢理想信念,做鐵打的打鐵人”主題演講比賽,并堅持人手一本、重溫《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開展“泉城清風公益行”活動,程德智帶頭獻血,委局機關干部掀起了幫扶助人的公益高潮。“通過每年赴革命圣地開展主題黨日、‘重走長征路’等活動,將常委所在支部建成模范黨支部,重溫入黨誓詞、講授黨課,傳承紅色基因,補足紀檢監察干部精神上的‘鈣’。”
讓周繼強印象深刻的還有系統內的組織生活會。“會上批評和自我批評,大家打開心扉,提出批評意見。不是一團和氣,要紅紅臉出出汗,才能找到自身建設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辦法。”周繼強說,在這樣的組織生活會上,就提出過站位需要進一步提高、不能只立足自己一攤以及工作效率等問題。“批評-團結-協作,統一思想,干起活來更帶勁了。”
“要牢記‘打鐵還需自身硬’、‘信任不能代替監督’,加強學思踐悟,提升素質能力,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加強自身建設”,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陳輻寬強調。按照這一要求,濟南市紀委在加強干部業務培訓,提升履職能力上也有創新舉措。“堅持‘走出去、請進來’戰略,加強學習研究,我們組織市、縣區紀檢監察干部60人,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辦濟南市紀檢監察系統法律知識培訓,這是濟南市紀檢監察系統首次自辦高層次、專業化培訓班。”濟南市紀委常委、市監察局副局長劉兆華表示。
記者了解到,截至7月17日,濟南市紀委機關自辦培訓4期、培訓334人(次),積極組織干部參加上級業務培訓64人(次)。先后選調215人參加中央紀委、省紀委業務培訓。
信任不能代替監督,對自己人“零容忍”
程德智坦言,“打鐵還需鐵打的人,我們更應以刀刃向內的勇氣鍛造紀檢鐵軍”。信任不能代替監督,堅持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長管長嚴,經過錘煉才能重塑自我,樹好紀檢形象、唱響金字招牌。
紀檢監察部門在執紀問責的過程中,接受同等甚至是更加嚴苛的約束,不僅是社會公眾的期待,也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內在要求。在今年4月份啟動的全市首輪巡察工作中,市巡察工作領導小組堅持刀刃向內、手電筒朝自己照,強化自我凈化能力,對“害群之馬”不掩蓋、不護短。通報的3起案例中,涉及巡察組和紀檢監察干部的就有2起3人。
“堅持利劍高懸,刀刃向內,對違紀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發現多少查處多少,以零容忍的態度堅決清理門戶。”濟南市紀委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室副主任鮑豐彬介紹,今年上半年,全市市縣兩級紀委共受理關于紀檢監察干部問題的線索60起,立案2起,涉案紀檢監察機構2個,黨紀處分2人,政紀處分1人,誡勉談話3人,約談60人,對黨支部通報批評1個,對1人在新聞媒體予以通報批評。
為了防止“燈下黑”的問題,濟南市紀委在紀檢干部崗位調整、職務變動、執紀審查等關鍵節點,把握時機及早提醒。定期通報紀檢干部違紀違法典型案例,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建立健全早發現、早處置機制,綜合運用組織處理、誡勉談話、函詢等方式,咬耳扯袖,治患于萌芽,防錯于初期。
同時,突出對行使信訪舉報處置權、執紀審查權、案件審理權等關鍵崗位監督,防止以權謀私、以案謀私。健全機制動態管理,堅持不遮丑、不護短,及時受理紀檢干部問題線索,做到發現問題零遺漏、處置線索零暫存、違紀行為零容忍。
“在問責上,堅持失責必問、問責必嚴,堅決糾正得過且過、不思進取、‘庸懶散拖’等不良狀態,堅決叫醒在最好的位置上不睡裝睡、昏昏欲睡、睡而不醒的‘隱形人’。”程德智強調,凡是分管領域因監督不力發生重大問題的,該發現的問題未發現的,該提醒未提醒的,既追究當事人的責任,也要追究相關組織和領導的責任。凡隊伍中發生違紀違法問題的,對年度綜合考核中的自身建設部分實行“一票否決”,取消其當年評先樹優資格,以嚴厲問責倒逼責任落實。
“1.5模式”,一天干一天半的活
對于紀檢監察工作來說,權力就是責任,責任意味著擔當。在目前新常態和新形勢下,如何擔當?程德智的理解是,堅持從強化責任擔當入手,積極踐行“紀檢1.5”模式,樹立1.5倍的目標,追求1.5倍的標準,一天干1.5天的活,一天出1.5天的效率,當天事不過夜、今日事今日畢,能立刻辦的馬上辦,能提前的盡早辦,變“給我上”為“跟我上”“跟上我”,通過“以一當十”積極示范,甘當群眾的定盤星。“高點定位,是模式,更是標準;是導向,永不滿足,目的是激發干部干事創業動力,搭建干部成長的堅實平臺”,程德智評價說。
“任務緊工作重,每天都加班加點,最忙的一次凌晨2點半才下班,累并快樂著。這就是我們的‘1.5模式’。”濟南市紀委一位基層紀檢監察工作人員這樣描述他最近的工作狀態。九點十點下班成了“家常便飯”,辦公室里常備幾桶方便面作為加班的夜宵。“忙起來也忘了吃了。”
“周末或者晚上加班,在餐廳里遇見最多的就是紀委的工作人員。”濟南市環保局局長侯翠榮說。連餐廳師傅都偶爾“抱怨”,“你們紀委的同志加班的人太多,有時候做的飯都不夠了。”
此前,鑒于濟南市紀律檢查有關工作在全省位次靠后、區縣層面問題尤為突出的工作實際,新一屆市紀委常委會在充分調研、認真思考的基礎上,研判分析形勢,認為當前全市紀檢監察干部在精神面貌、思維模式、責任擔當等方面存在問題,與省會和副省級城市的地位不相稱,與中央紀委和省紀委的部署要求不相符。為此,提出了趕超跨越的“紀檢1.5模式”。
“1.5模式”體現的是務實和擔當。“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工作理念,做到今天的事今天辦、馬上能辦的事立即辦,一天干一天半的活,一天出一天半的效率,走內涵式提效的道路,從粗放式工作向集約式提效轉變,通過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積跬步至千里,積小流成江海,力爭全市紀檢監察工作“走在前列”。濟南市“紀檢1.5模式”實施以來,市、縣區紀檢監察機關干部作風發生根本轉變,面貌煥然一新,執紀審查和“三項重點工作”在全省位次大幅躍升,取得了明顯成效。
劉兆華坦言,全面從嚴治黨進入“深水區”,這就意味著紀檢監察工作面臨新的形勢,社會各界對紀檢監察干部有了更高的期待,紀檢監察干部的業務能力迫切需要提升。另外,紀檢監察干部處在反腐敗的第一線,面臨著“腐蝕與反腐蝕”的問題,需要過硬的素質。
“紀檢監察機關作為黨內監督的專責機關,肩負著黨的信任和人民的期盼;紀檢干部作為監督執紀問責的執行者,自我要求必須更加嚴格。我們要切實增強責任感、緊迫感、使命感,以‘淬火鑄劍’的精神,嚴格要求、嚴格教育、嚴格管理、嚴格監督,鍛造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紀檢鐵軍,決不辜負黨和人民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