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墾利區堅持“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群眾受益”的扶貧思路,廣泛動員愛心企業參與脫貧攻堅,創新“五種模式”,幫助貧困村、貧困群眾挖窮根、斬窮源。目前,已有51個企業對接幫扶49個貧困村,投入資金540余萬元。

  充分利用村內未開發土地、池塘、溝渠等“沉睡”資源,實施閑置資源開發。墾利石化和新發藥業投資330萬元,利用黃河口鎮西隋村的閑置土地規劃建設了庫容30萬立方米的水庫,并配套灌排溝渠等農業基礎設施,徹底解決了周邊2200畝耕地的灌溉難題,土地承包費由每畝60—80元增至450—600元,185名貧困群眾依托土地流轉、發展青貯玉米種植等項目,人均增收1000余元,村集體收入達到4.5萬元,實現貧困村摘帽、貧困戶脫貧。

  立足當地產業特點和貧困群眾自身特長,發揮新型經營主體資金、技術等優勢,培育輻射帶動能力強的產業項目。一邦水稻科技有限公司積極幫助黃河口鎮于林村發展水稻產業,在優質秧苗供應、機插秧等方面提供全程免費技術指導,并與該村簽訂水稻生產訂單,以高于市場的價格進行收購。全村2000畝水稻畝均增收300余元,308名貧困群眾人均增收700余元,村集體收入達到4萬余元,夯實了貧困村穩定脫貧基礎。

  探索實施了“企業+光伏+基金”扶貧模式,全區7個鎮街共同出資870萬元在勝通集團廠房房頂建設光伏發電項目,年發電量160余萬度,全部由勝通集團按0.65元/度價格收購,并享受國家0.42元/度補貼,年純收益120萬元。各鎮街按出資比例持有相應股權,用于保障建檔立卡貧困戶和已脫貧但收入仍不穩定的貧困戶收入達標,同時對貧困群眾在教育、醫療等方面進行重點救助。

  把企業發展方向和貧困村、貧困群眾脫貧路徑有機結合,選準合作項目,實現增收脫貧。墾利區魯興苗木花卉專業合作社實施“基地+林企+貧困戶”扶貧合作模式,即由貧困村出地,合作社無償提供優質苗木、管理技術和成品苗木回購,貧困戶負責樹苗的日常管護,項目收益時貧困村和貧困戶占大頭。該合作社共吸納貧困群眾24戶54人,貧困戶戶均增收2400余元。

  把解決特殊貧困群眾的基本生活保障問題作為企業幫扶重點,采取援建村內社會公益事業等方式,改善特殊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針對墾利街道東興村貧困老人比例高、生活自理能力差等現狀,中國萬達集團出資100萬元建設高標準扶貧關照中心,配套宿舍、廚房、餐廳等基礎設施。同時在房頂實施光伏發電項目,為關照中心后續運營提供資金保障。目前,已有10名貧困老人入住關照中心。 (記者 李成)(東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