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臨沂郯城縣郯城街道城里二街居民朱贏堅持十年如一日,默默付出不圖回報,家人說他是“傻子”,朋友說他是“缺心眼”,自稱是“軟心腸”,被幫助的人卻說他是“好人”。他樂于助人、奉獻他人的事跡深深地感染著周圍的人。

  8月3日,正在家中的朱贏打算再次給南方洪水災區捐些錢,這已是他在近期第二次向洪水災區捐錢捐款了。

  1991年,從臨沂衛校畢業的朱贏,躊躇滿志地利用所學知識回老家開辦一家鑲牙診所。然而,擺在他面前的一大堆問題處理起來,不是他想象得那么簡單。

  不過,出身普通家庭的他決心自己的路自己走,他向朋友借了2000元錢,在朋友、姊妹、同學的幫助下,他的診所終于開張了,“當時一天能賺100多元,對我來說相當滿足。”談起后來一心做善事的選擇,朱贏說起了自己的母親。

  母親曾一直囑咐朱贏,‘等你有錢了,寧可幫助別人,不要別人幫助咱”,母親的這句話牢牢地記在他心里,凡是來他的門頭要飯的,他都很大方,伸手就給一塊錢。聽到誰家里比較貧困,他都會上門去看望,送去一些米面和錢。

  真正大手腳地奉獻愛心,幫助別人,是從2006年開始的,朱贏幫助別人不再是簡單地送幾袋子米面和幾十元錢,而是成噸送,成幾千元地給。2006年春節,他一下子送給清泉寺一噸做八寶粥用的大米、大棗、豇豆等,讓寺院熬制八寶粥給周圍的人喝。每當中秋節、春節,他都要去看望敬老院的老人。

  10年來幫了多少人,他已記不清

  今年夏天,在郯城縣團結路上工作的3名環衛工人對朱贏總是不絕口,因為每當夏季來臨,朱贏都買西瓜給他們吃,中午天氣熱,朱贏還主動讓環衛工人到他的診所休息、涼快。

  有一次,一名患者坐著輪椅,來到他的鑲牙館里鑲牙。當他了解到這位名叫陳正倫的患者,是啤酒廠一名下崗工人,遭遇車禍,脊椎損傷,下身癱瘓,他很同情。陳正倫的母親已80多歲,娘倆相依為命,朱贏當場免除了鑲牙的1000多元費用。從此,朱贏與陳正倫交上朋友,每年都上門送雞蛋、米面、肉,一送就是10年,從未間斷,陳正倫的母親前年住院,朱贏又去看望,并送去了500元錢。今年,陳正倫的母親去世,朱贏又送去了500元錢。

  郯城學生趙文麗,父親殘疾,母親聾啞,從2006年開始,朱贏開始資助她,還把她領到家里吃飯,給她買衣服、給她零花錢。在朱贏得資助下,趙文麗今年已上高三,她說等她考上大學,畢業后不但要感謝朱贏,還要參與到朱贏的助人為樂的行動中,幫助更多的弱勢群體。

  泉源鄉的白血病患者鄭少艷、高峰頭鎮的高啟彩、馬頭鎮的白血病患者李天啟,紙板廠的一名白血病患者等等都受到了朱贏的資助。

  而這樣的例子太多了,連朱贏也記不清有多少次。在采訪時,他努力去回憶資助過的對象。他總是說,這么多年了,太久了,也太多了,數都數不過來。

  捐出的錢,足夠買一輛寶馬車

  朱贏向善的心讓人動容,更讓身邊的朋友震撼。可他只對周圍弱勢人群的大方,對自己卻斤斤計較,生活上十分簡樸。他說吃得再好也只不過是為了填飽肚子,不如拿出省吃儉用的錢去資助別人。幫助別人,快樂自己,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呢?

  他粗略地統計了一下,10多年來,他捐出的錢有40多萬元了。采訪時,一位朋友開玩笑地說:“老朱的一輛寶馬車‘跑’了。”他聽完只是一笑而過。

  朱贏不但有一顆慈善的心,還有一顆更讓人敬佩的拾金不昧的心。去年夏天,郯城縣勝利鎮賣化妝品的許艷,帶著幾萬元錢到縣城買黃金首飾,下車時,錢包不慎掉到了朱贏鑲牙館門前。

  朱贏發現后,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失主肯定很著急,他馬上聯系南關派出所,然后通過身份證找到了失主許艷。許艷給派出所送錦旗時,派出所人員卻說:“別感謝我們,你得好好感謝朱贏鑲牙館的朱老板。”

  談及以后,朱贏有自己的打算,他已盤算好,通過自己帶動更多的人把慈善活動做下去,“我總想,盡我最大的力量,讓更多弱者得到幫助。”

  (瑯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