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青島8月7日訊(記者 張磊)根據青島市人才市場發布的《2017年上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分析報告》,2017年,全市在青高校應屆畢業生人數首次突破10萬人,青島生源畢業生人數約3.8萬人,全年預計接收畢業生7萬人以上。截止6月底,全市接收非師范類高校畢業生58764人(博士184人,碩士5718人,本科25869人,???6993人),與去年(53540人)同期相比增長9.76%,完成全年接收人數的83.95%,在青高校應屆畢業生平均簽約就業率為89.43%,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今年上半年,從單位性質看,接收畢業生最多的前三類單位分別為民營企業、國有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接收畢業生人數分別為49441人、5822人、2281人,占接收總人數的97.92%。
從生源地來看,接收外地生源畢業生46722人,占接收總人數近八成,同比增長9.23%。
從就業區域看,青西新區已成為青島吸納畢業生就業主要陣地。吸納畢業生就業人數最多的前三位區市分別為黃島區、市南區、市北區,接收人數分別為22200人、11231人、7603人,占接收總人數的69.83%,僅黃島區接收畢業生人數占總人數37.78%。黃島區作為國家級新區,航運物流、石油化工、家電電子、船舶海工、汽車制造、機械裝備制造等六大支柱產業正圍繞著供給側需求,在產能升級的過程中不斷蛻變,煥發勃勃生機,對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從學歷層次來看,研究生學歷畢業生在青就業人數5902人,占總人數10.04%,同比增長22.75%。從行業分布看,接收畢業生最多的前六個行業分別為制造業、居民和其他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建筑業,接收人數占總人數的74.09%。以青島龍頭企業海爾、海信為代表的制造業企業吸納畢業生就業居首位,接收人數占總人數的18.63%。
從企業需求情況看,新業態經濟帶動互聯網相關行業需求增長近兩成。近八成大學生創業項目選擇新興經濟業態領域。以網上購物、網絡約車、網上訂餐等為代表的新業態蓬勃興起,“刷新”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以此帶動以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相關企業的需求的大幅度增長,需求人數列居第一位,同比增長19.05%。建筑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金融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傳統行業需求人數略有下降,其中建筑業同比下降1.27%,金融業下降0.80%,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下降9.77%。

但大學畢業生群體中的“慢就業”現象日益突出。根據在20所在青高校開展的《2017大學生求職指南》調查情況看,在4000名接受調查的畢業生中,選擇“慢就業”的應屆畢業生比例高達11.3%,“慢就業”現象已成為大學就業現象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有幾方面原因:一是畢業生在畢業前缺乏職業規劃定位,造成求職就業方向不清、目標不明;二是部分畢業生就業能力相對較弱,又不想委屈自己找一份不喜歡的工作,選擇“慢就業”來逃避現實的競爭;三是部分學生家長對畢業生的就業期望值過高,影響了畢業生的就業方向?,F在大部分家庭生活條件較優越,畢業生沒有生活壓力,家長不希望孩子選擇條件較為艱苦的崗位,也不催促孩子找工作,這也是造成目前出現“慢就業”現象的原因之一。

同時,應屆畢業生考研人數呈逐年上升趨勢。據青島大學就業指導中心負責人介紹,學校今年報考研究生的學生,占到應屆畢業生總人數的50%左右,雖然最后僅20%的畢業生能夠順利通過考試,畢業當年考研失利,準備“二戰”的畢業生比例仍然較高,占比約10%。中國海洋大學就業指導中心負責人介紹,學校純理科專業就業率主要依靠考研拉動,占到畢業生總人數的40%左右,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就業市場的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同時將勢必造成2至3年后畢業生總量的再次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