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縣過門箋是莒地剪紙藝術的代表作

  春節貼“過門箋”的范圍遍及全境

  是流傳久遠的古老習俗

  “過門箋,落門箋,落到地上都是錢”。

  一句民謠反映了人們對過門箋的美好寄托。

  在莒縣以及魯東南一帶,過門箋的作用主要是在農歷春節期間,貼在門楣上,用于裝飾。

  ?2007年,莒縣過門箋被列入第一批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8年,莒縣過門箋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2年,莒縣過門箋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自清末民初以來,莒縣過門箋的刻制工藝已形成了比較固定的模式:先定好過門箋的尺寸,按尺寸設計出圖案,用牛皮紙、紙板、厚紙刻成模版。

  按照圖案的線條找工匠打制出各種刀具,然后把彩紙按尺寸裁好,一沓80張,把模版放在彩紙上面,用錐子扎上眼,再穿上紙捻固定,最后再放在木墩上,用木槌敲擊各種刀具刻制,全部刻完后把刻下的紙屑投出,整個工序就算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