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日就是孩子成長路上的腳印,每一次都是成長的紀念。隨著時代發(fā)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傳統(tǒng)的吃壽面過生日的方式漸被各種花樣翻新的生日Party所替代。近日,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孩子的生日禮物是玩具和衣服,為了討孩子歡心,準備什么樣的生日禮物成為不少家長的困惑。此外,不少孩子慶祝生日的方式不一,有的孩子生日變成了“請客日”。專家表示,給孩子過生日,買禮物和慶祝方式都要量力而行,滿足孩子物質需求的同時不能忽視其精神的成長。
禮物超200元占11%
孩子過生日,都收到過哪些禮物?記者就此隨機調查采訪了50位孩子和家長。調查結果顯示,在孩子收到的眾多禮物中,玩具占比最多為32%,衣服鞋帽占25%,書籍、書包等學習用品占23%,手表、手機、Ipad、電腦等貴重禮物占12%。還有8%的孩子收到了如食品等其它禮物。記者發(fā)現(xiàn),有的孩子過生日常常能收到好幾件禮物,除了爸爸媽媽外,其他家人也會送。家住清荷園5歲的果果生日當天就收到了來自爸爸、舅舅和一位阿姨的禮物,有玩具槍、鞋子,還有很多好吃的。
給孩子送生日禮物,你會花多少錢?結果顯示,禮物價值50元—100元占比最多,為37%;100元—200元之間的占33%;50元以下的占29%,禮物價值超過200元的占11%。
調查中記者還發(fā)現(xiàn),除了送孩子禮物,還有少數(shù)家長直接給孩子錢。一位家住金馬怡園小區(qū)的8歲小男孩,生日當天收到爺爺發(fā)來的200元微信紅包,原因是爺爺奶奶在老家,沒來給孫子過生日,所以給點錢想讓孫子買他喜歡的東西。
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男孩子最希望收到的禮物是玩具,比如遙控飛機,變形金剛、奧特曼以及身上的裝備。而女孩則希望收到毛絨玩具、芭比娃娃等。而手機、電話手表、電腦等電子產品是他們共同喜歡的禮物。
精心準備不受待見
現(xiàn)在的孩子見多識廣,有時候家人絞盡腦汁、竭盡所能購買的禮物,未必能博得孩子開心。記者采訪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孩子對收到的生日禮物比較滿意,但也有少數(shù)孩子表示不太滿意。
前幾日,家住金都時代新城劉先生家的兒子剛過完6周歲生日,生日當天,劉先生把一套木制軌道積木送給兒子當禮物。劉先生在兒子生日前一周就開始在網(wǎng)上看各種禮物,最后他花了180元買了這套木制軌道積木。
可讓他沒想到的是,收到禮物的兒子看了后竟然不滿意,撅嘴訴苦說這套積木太簡單,不適合男子漢玩。“我費心費力準備了禮物竟然不受他待見,也不知道是他太挑剔還是我買的確實不合適,如今給孩子買個心儀禮物還成了難事。”劉先生抱怨說。
就職于市區(qū)一家事業(yè)單位的沈女士也有類似經(jīng)歷。沈女士有一次給侄女過7周歲生日時,送給她一套衣服,沒想到侄女看了一眼,連試都沒試就來了句“姑姑,你下次能不能給我買塊電話手表?”沈女士一下子明白了,原來侄女不喜歡這套衣服。
“每年孩子過生日,我們都會送衣服和蛋糕,女兒最喜歡爸爸今年送她的平板電腦和阿姨送的披肩毛衣,而兒子現(xiàn)在還小,喜歡玩具和各種動畫片里的魔幻陀螺、各種變身器、槍類玩具。”家住高新區(qū)福海花園的付女士說,孩子不同年齡階段喜歡的東西不一樣,因此每次給孩子挑禮物,她都會詢問孩子的需求,確保孩子喜歡。
孩子生日互相過,人家孩子過生日還要買禮物
記者在采訪中,不少家長表示,作為孩子的獨特節(jié)日,孩子的生日不能忽視,所以家長一般都會給孩子過生日,尤其是80后家長。“酒店擺桌慶祝”“家人聚餐慶祝”“邀請孩子小伙伴開Paty”……如今,孩子過生日的形式花樣翻新,從最初的吃壽面到后來的送禮請客、開派對。
“我家孩子每次過生日,他舅舅一家?guī)缀醵紒硪黄饝c祝,因為兩家孩子差不多大,在一起過生日,孩子開心我們也高興。”家住早春園小區(qū)的一位孩子家長魏女士說,不過,每次他們都是在家里過,很少去酒店。
然而,家住濰城區(qū)金都莊園的林女士就不一樣了。林女士的兒子今年5歲,她兒子這幾年過生日幾乎都在酒店過。“除了有爺爺奶奶和自己家里人,還有幾個認識的朋友,他們家里都有孩子,基本上孩子過生日都是互相過。”林女士說,不知不覺中,孩子的生日就變成了“請客日”“購物日”,自己家孩子過生日要請客吃飯,人家孩子過生日還要買禮物。“只不過現(xiàn)在孩子的想法越來越多,也不缺什么,玩具、圖書……應有盡有,買禮物最花心思。”林女士說。
“我每年給女兒過生日的形式都不太一樣,一般是先請跟她比較好的小朋友吃麥當勞等,然后家人再在一起吃飯,有時在家里吃,有時出去吃。”家住中央麗景一位8歲孩子的家長楊女士說,女兒小時候過生日會比較花心思。“女兒三四歲時我們給她報了一個早教班,她過生日時班里都會舉辦一個生日Party,就是和10多個小朋友一起玩,孩子們一起表演節(jié)目、做游戲,玩得興高采烈。”楊女士說:“那時候大家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希望孩子快樂,大家一起開開心心的慶祝生日,很有儀式感,不過后來孩子上了學,就沒再那樣過過生日了。”
女兒生日前一天,寫封信回顧她一年來的成長
就職于市區(qū)一家事業(yè)單位的鮑女士告訴記者,她的女兒暑假過后就要上小學六年級。問及平時都是如何給孩子過生日,送了哪些生日禮物時,她直言女兒過生日那天,她會在家給女兒做長壽面,然后晚上再給女兒做點好吃的飯菜或者去超市買點女兒愛吃的東西。由于女兒不愛吃奶油蛋糕,她便買幾個小面包給她,像那種毛絨玩具從來不會在過生日的時候買。”鮑女士說,與平日不同的是,女兒生日前一天,她和老公會給女兒寫一封簡短的信,回憶一下女兒這一年的成長,然后生日當天送給她。
“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女兒也參加過同學的生日派對,給同學買過生日禮物,但我們不愿意大操大辦給孩子過生日,一方面是擔心邀請的人一起過生日會給人家造成不必要的負擔,另一方面是擔心孩子會因此形成攀比心理。”鮑女士告訴記者,對她女兒來說,生日那天吃長壽面就是一種儀式,就是一份生日禮物。
物質滿足帶不來孩子精神成長,多陪伴更重要
家長給孩子過生日讓孩子高興,借此增加儀式感,本是一件無可厚非的事情,但是如果有一天家長感覺給孩子過生日是一種負擔,就需要反思了。
我市家庭教育調研員范美玲表示,給孩子過生日的方式有很多,禮物也有很多,除了物質形式的禮物,還可以帶孩子一起去旅游;和孩子一起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或者種下一棵樹,每個生日都和樹合影;或者陪孩子一起看一場電影等。“孩子過生日并非錢花得越多越好,把孩子的生日過得有意義、有價值才是關鍵。”范美玲說。
現(xiàn)實生活中,常常出現(xiàn)家長們絞盡腦汁送出的生日禮物,過不了幾天孩子就會對其失去了興趣。對此,范美玲表示,家長要明白物欲的滿足帶給孩子的快樂是短暫的,物質滿足帶不來孩子精神的成長。家長可能覺得孩子喜歡吃穿,但也許對孩子來說,玩耍比吃穿更重要,童年就是一個追求快樂的過程。“讓孩子感受到快樂和父母的愛不在于那一天,而是每一天。”范美玲認為,關注孩子不在于送多少禮物,而是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多鼓勵,多陪伴。
在孩子的節(jié)日里,父母可以不給孩子送禮物,可以帶著孩子到戶外去,去孩子想去的地方,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同時感受親子的快樂。
來源:濰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