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山東“老字號”情況怎么樣? 百年以上歷史的有52家
9月1日,由山東省商務廳等五部門共同主辦的首屆“中華老字號(山東)博覽會暨老字號品牌發展高峰論壇”在濟南開幕,上百家老字號企業亮相舜耕國際會展中心。本屆博覽會以“老字號新時尚”為主題。從9月1日開始,為期3天。共計有來自北京、上海、廣東等12個省市和臺灣地區的110多家老字號企業,以及我省的240家老字號、特色農產品、地標產品企業參展。
談到老字號在傳承與創新上如何平衡時,山東省老字號企業協會會長秦玉峰認為,老字號要活下去必須靠創新,創新才是最好的傳承。“老字號”的長壽密碼是什么?山東宏濟堂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忠山認為,決定企業百年的基因很多,但高品質的產品永遠是最重要、最核心的因素,離開了這一點,企業很難長久。
目前,山東啟動新舊動能轉換,推動企業轉型發展。“我繞著展會現場走了一圈發現,這些老字號在傳承上做得都沒有什么問題,在‘老’上都還行,但在‘新’的方面做得還不夠。很多老字號的產品形態、包裝、時尚做得不好,一定要做跟得上時代的產品,才能給用戶帶來更好的消費體驗。”秦玉峰認為,老字號不缺技術、品牌和知識產權,老字號發展最大的桎梏是創新能力不足。說到底,傳承是要通過創新來實現的,創新才是最好的傳承。
山東目前“中華老字號”和“山東老字號”的企業數量達到219家,其中具有百年以上歷史的52家,產品范圍涉及食品、酒水飲料等十幾個行業領域,青島啤酒、東阿阿膠、煙臺張裕、德州扒雞、周村燒餅等老字號家喻戶曉,蜚聲海內外。
2016年,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中國資產評估協會首次發布中華老字號品牌價值榜單,山東省青島啤酒、東阿阿膠分別以357.87億元和340.53億元位居前兩位。2016年,山東省219家中華老字號和山東老字號共計實現營收1185億元,同比增長7.9%。但這些靚麗數字的背后,是老字號的發展不均衡。2015年,我省219家老字號企業的營收是923億元,平均每家企業4.21億元,但剔除一些像青島啤酒、東阿阿膠、煙臺張裕等大型企業,多數老字號的營收規模并不大,153家省級老字號的平均規模只有0.64億元。
在全部219家老字號企業中,從業人員在500人以上的比例不足20%,從業人員不足50人的比例卻高達30%以上。存在大量以手工作坊起家,至今仍是個體工商戶的群體,像玉謙旗袍、扶興和毛筆、青州剪刀、楊家埠民俗藝術等,雖然擁有上百年的家族傳承技藝(非遺技藝),但受傳統工藝制約,規模難以擴大,生存也面臨危機。
來源:濟南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