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福山區清洋街道永樂公寓的范同學曾是一名軍人,1984年大年初十,范同學在雪窩里發現了一個奄奄一息的小女孩。為了不讓孩子成為孤兒,他毅然將這個可憐的小生命抱回了家,并取名范妮,從此開啟了一段不平凡的爺孫情。

“那個時候,老伴身體不好,剛收養范妮那會兒,挺辛苦的,很多活兒都一個人扛下來。晚上要起來兩三次,給孩子喂奶粉。第二天早上,要洗尿布。”采訪中范同學說,日子雖然累一些,但看著范妮一天天長大,里美滋滋的。
1996年6月13日,十三歲的范妮突然頭疼難忍,緊急送醫后被確診為腦部腫瘤。這個消息猶如晴天霹靂,戳痛了范同學的心,“從小被父母遺棄,又得了重病,孩子實在太苦了。”
醫院的朋友告訴范同學,這個病治好了也會有后遺癥,婉言勸阻,希望他放棄治療。然而,范同學是這樣回答朋友的,“人辦事,得有良心,要負責任,不能遇到什么問題,就把人拋棄了,我得想辦法給這個孩子治病。”
治療中,范同學花掉了家里僅有的2萬多元錢后,才讓范妮保住了性命。然而,沒想到的是,厄運接二連三地降臨到這個女孩身上。2004年4月,范妮的腦瘤復發,做了第二次手術。同年11月,范妮又被查了肝硬化靜脈曲張,血管破裂引起胃和食道出血,又到醫院做了第三次手術……
一筆筆的費用累加起來,經濟重擔可想而知。范同學告訴記者,自己退休的基本工資是三千七百多塊錢,軍隊轉業,每個月享受一筆財政補貼,加起來有五千多塊錢,都用來給范妮作治療費。為了貼補家用,范同學利用晚上的時間,在一家幼兒園幫忙,每個月能掙800塊錢。“這些年,范師傅不容易,老伴年輕時身體就不好,一直吃藥,現在也不能自理了。”永樂公寓小區黨支部書記曲愛華告訴記者。
對于收養自己30年的爺爺,范妮的感激也是由衷的,“我是個幸運的孩子,如果沒有爺爺的照顧,可能早就凍死了。爺爺一直對我這么好,我也要堅強,治好病要好好地報答爺爺。”
不久之后,范妮還要做一個脾臟切除手術。范大叔說,他今年已經77歲了,除了給范妮治病,還要多給她存點兒生活費。為了保證范妮日后的生活,范同學準備把現在住的老房子留給范妮,并且給范妮交勞動保險,雖然這些年為范妮已經讓范同學家里入不敷出了,但為了孩子,他依舊會傾其所有,“只要范妮好好地活著,我心里就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