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杭州無人超市落地的新聞熱度還在,這幾天這種新鮮的東西就已經開進了濟南,落地泉城廣場。與傳統的自動售貨機不同,這個無人超市可供選擇的商品更多,防盜、結算體系也更復雜先進。據了解,這是濟南地區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無人超市。

所謂無人超市,真的就是無人參與的超市了嗎?其實,無人超市,真正節省掉的,也僅僅是收銀員而已。而在整個超市的系統中,占人力系統大頭的,還是我們看不見的那部分。
無人超市的商品不會自己飛到貨架上,按一定的規矩擺放、將新商品替換舊商品、商品促銷時改變標簽、將過期商品送回廠家等等。所有這些工作,需要的勞動絲毫不亞于收銀員,而在短時間內,他們還無法被機器所代替。
而更深層次的,商品的配送、超市的宣傳、后期的維護,都需要人力參與;商品的進貨方面,還得依靠大數據分析和決策。總之,無人超市根本不是無人參與,而是人都藏到了我們看不見的地方。我們享受到的,從本質上說依然是人的服務,而不是機器的福利。
無人超市在方便顧客方面,確實做到了傳統超市所不能。但從根本上說,無人超市并沒有為整個超市的運行模式提供翻天覆地的變化,頂多是某些方面的改良。這種新生事物之所以能得到消費者的買單,也只是因為提供了更好的服務,而所謂新的風口,或許有些言過其實。
因此,這些無人超市想要生存下去,最終還是要回到“土不拉嘰”的老本行上:價格是否實惠、產品是否新鮮、布局是否合理、宣傳是否到位。所謂新鮮的噱頭能夠吸引消費者買單一次兩次,讓他們持續提供購買力卻不現實。無人超市的重點還是在超市,而不是無人。在現階段,人的服務依然不可替代。
未來,也許無人的行業會越來越多,但人在其中的作用絲毫沒有下降。無人售票車的出現,反倒要求司機對乘客服務提升。無人汽車的出現,要求背后的技術人員更加精準地研究人的駕駛習慣?,F在看似新鮮的無人超市,到未來可能和無人售票車一樣滿大街都是,到那時候,拼的依舊是服務。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高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