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講團成員李慧瑩和牟磊用相聲的形式展現了公益防拐工作的事跡。本報記者 戴偉 攝宣講團成員李慧瑩和牟磊用相聲的形式展現了公益防拐工作的事跡。本報記者 戴偉 攝

  齊魯晚報記者郭靜

  身邊人身邊事最能打動人

  陳義麗是蓬萊市旅游局的一名普通員工,她在報告中給大家講述了自己的修腳路。這位出生在云南的姑娘,在隨著丈夫來到山東后,在為公婆盡孝心的同時,學會了修腳的技藝,取得了修腳師證書,十幾年來,她常用休息時間去周邊的敬老院和干休所給老人們修腳,都是免費的。

  面對很多人的不理解,她說,在這個社會上,有些東西比錢貴重得多得多,比如說人與人之間的這種情分,這一分彼此的牽掛,這些東西是用什么都買不回來的。“無論怎樣,我都會堅持走好我的修腳路!”

  同樣堅持公益道路的還有另外一個宣講員,他是山東喜氣洋洋公司的總經理、汶上縣愛心聯盟協會會長靳霜立,他講述了自己的公益夢。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救助了一位殘疾人老薛,老薛接受資助后給他跪下了。這一跪,讓他深為感動。他從此發誓一定盡己所能成立一個公益組織,幫助更多像老薛這樣的家庭。

  2016年,他跟幾個志同道合的好友發起成立了汶上縣愛心聯盟協會,并被推薦擔任會長,從此走上了專業的公益道路。他說自己現在有了一個新的目標,就是要影響帶動更多的人幫助一萬個貧困家庭。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實現這個夢想。

  他們的故事是百姓宣講團中的宣講員們的縮影。此次百姓宣講團的宣講員們都來自基層一線,講述的都是自己或者是身邊人的故事,可親可感,動人心魄。鮮活、生動的經歷打動了每一位參會代表。

  說快書演相聲形式接地氣入人心

  “李剛業下了班,一頭就往商場鉆。買上了奶粉、奶瓶、尿不濕,急忙就往醫院趕。”一段熱情洋溢的山東快書聽得大家熱血沸騰,現任淄礦集團工會組宣部副部長的王長安,還是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中華山東快書研究會理事,這位曲藝人才用山東快書的形式,講述了淄礦集團礦山救護大隊黨委書記、大隊長李剛業,在救援任務與妻子生產發生沖突時,毅然決然趕赴救援現場的真實事例。在這段快書中,李剛業從事礦山救援二十多年來,面對死神,別人往外跑,他往里沖,身為大隊長就是“一號隊員”的英雄氣概。

  而文化工作者李慧瑩和自由職業者牟磊,則用相聲的形式展現了公益防拐工作的事跡,幽默詼諧的形式頗為引人入勝。

  據悉,除了報告、相聲、山東快書的形式外,宣講員們還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制作了微視頻等,現場播放。

  “百姓的故事用百姓的方式來講,更能講到人的心坎里。”一位現場聽眾感慨道,如此接地氣、形式活潑多樣的的宣講團,讓全場聽眾都全神貫注,無一提前離席。

  “中國夢”系列百姓宣講是省委宣傳部、省委講師團近幾年打造的基層理論宣講工作特色品牌,是我省基層理論宣講工作的重要載體,自2013年至今每年聚焦一個主題,已連續成功舉辦五屆。今年3月份以來,“中國夢à黨在心中”百姓宣講活動正式啟動,省委省直機關工委廣泛發動、精心組織,在省直機關形成了深入學習宣傳中國夢,合力唱響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的主旋律,為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