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漸漸融入現代人的日常生活,快遞小哥的身影也頻頻出現在人們身邊,方便購物的同時各種各樣的糾紛隨之發生。張店市民宋女士日前撥打本報熱線反映,價值千元的海淘化妝品被代簽后不見影,不知該找誰來負責。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宋女士是一名網購愛好者,大到家電小到鞋帽,每月網購的消費金額占據總消費的一大半。由于快遞員送件時間經常與上班時間重疊,工作日時宋女士幾乎沒有當面簽收過快遞,不是要求快遞送到“云柜”等代收點,就是送到小區商店,期間從未出過問題。然而,昨日宋女士發現一條物流信息更新顯示為“拍照簽收”,但她本人卻沒有接到快遞電話或代收短信,也沒有收到快件。
“我從網上買東西比較多,跟幾個快遞員也很熟,有時沒法當面簽收就請別人代收,但是沒聯系我私自請人代簽又丟件的情況還是第一次。”宋女士告訴記者,這次從國外代購了一套價值千元的化妝品,由于是第一次海外購,比平日網購價格高,時不時便會查看物流信息。網上顯示“簽收”后,宋女士去小區商店及代收點查看均沒有發現。“商店的人說快遞員稱給我打了電話可以代簽,并將快件放在門口就離開了,但我沒有接到電話,找人代簽也沒有經過我的同意,我的快遞有可能是被人冒領了。”宋女士告訴記者,快遞員稱撥打過電話無人接聽才按照慣例請人代簽,商店一方出于幫忙才代收,沒有保管的義務,以后也不會再幫人代收了。眼看價值千元的化妝品就這么不見蹤跡,宋女士不知道該找誰來負責,目前正在與快遞方協商處理。
代簽代收成常態 丟件責任誰來負?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像宋女士這樣經常需要找人代簽快遞的情況不在少數,有的人表示物流信息上的“已簽收”也經常被備注的五花八門,有“拍照簽收”、“草簽”或“本人簽收”等。面對潛在的丟件風險,不少市民坦言認為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幾率小,未曾考慮過若真丟件的話該如何處置。
“工作日有快遞的話,一般找小區里經常去的超市或洗衣店代收,經常見面很熟悉,也挺放心。”市民郭女士告訴記者,一來二去熟悉之后,有時也有快遞員不打招呼就找人簽收,“以前放在門衛處,有人丟件了去鬧,后來他們嫌麻煩不讓放,現在想想要是真丟了也不好辦,畢竟是我同意別人代簽的。”據了解,只有收件人親自驗貨并簽字確認,若后期出現問題時才有立場維權,若被“代簽”或“代收”,一旦出現丟件、冒領等情況,買方往往難以維權。
如果沒有收件者本人的簽字確認,丟件漏件的風險該由誰承擔?據業內人士介紹,如果未經客戶同意代簽收,快遞公司應該對該郵件丟失負全部責任,承擔給消費者造成的損失;如果客戶主動要求放置在某處,所產生的后果應由客戶自己承擔大部分損失。當消費者遇到此類代收丟件事件時,可先與快遞方進行協商,溝通不成可依具體情況向法院起訴,索賠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