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圍繞“三農”和民生保障,山東團代表展開熱烈討論,大家認為,黨中央把發展農業、改善民生放在一個戰略的高度,重視程度前所未有,有力地詮釋了我們黨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發展現代農業,離不開創新和科技支撐。報告中提出,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強化戰略科技力量。近幾年山東持續加大農業科技投入,爭取到十三五末,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5%。

十九大代表李登海表示:“要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的創新團隊。不斷引進新的技術,加快我國雜交玉米高產品種新的種子資源創新速度和力度。”
報告提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讓來自農村第一線的代表王樂義感到沉甸甸的責任。十九大代表王樂義表示:“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在新時代新時期,對農村新的提法,給農村指明了方向。”

十九大代表杜立芝說:“報告中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我個人理解,不但指產業興旺,更是提出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這也和我省提出的農業發展新六產是不謀而合的。只有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才能提高土地的產出效益。”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山東團代表認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體現著我們黨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是中國夢最溫暖的詮釋。

十九大代表申長友認為:“從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高就業質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再到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等等,都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方向。”
十九大代表陳必昌表示:“特別是強調提高和保障改善民生水平,有許多接地氣冒熱氣的表達,比如堅持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做自己的大事等等。”
十九大報告強調,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代表們認為,“幼有所育”、“弱有所扶”這樣的新提法,表明我們的民生工作真正秉持了“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的理念。
十九大代表亓慶良說:“健康應該是最大的民生,沒有人民的健康,就沒有全面的小康。我們現在國內都注重舌尖上的安全,我們黨和政府推行的預防保健,看病就醫,殘疾人康復,醫養結合,這些都是全方位健康的一種要求。”
十九大代表楊守偉表示:“工作中我們要把家的理念融入到孤殘兒童的服務中,讓孩子從小在充滿愛的大家庭中成長,為他們今后成長、成才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所有的這一些都是在踐行講話精神,踐行黨和國家保障和改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