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又到了一年一度

  “看我小時候多可愛”朋友圈比拼大賽。

不管哪個年代的人,不管哪個年代的人,

  都會在一個特殊時刻,拍一張照片來留念

  晚報菌收集了粉絲們投稿的跨度近70年的童年照

  看看下面這些舊年代的童年照,

  你有沒有看到自己的影子?

  上世紀50年代

  這個年代,能拍張照片可是值得高興的事情。不過那個時代條件有限,大都是重要的時刻,在照相館,拍一張黑白照片。

  攝于1955年,我媽2歲那年。大舅拉著我媽的小手,為彌補最萌身高差,特意給我媽腳下墊了一個增高墊(@柏森369)

上世紀70年代上世紀70年代

  條件漸漸好起來,雖然黑白色調還是主流,但漸漸出現了彩色照片,那時候的彩色照片還是黑白照片染上色彩,泛黃的相紙感受到歲月的痕跡。

  這是1976年濟南省府前街小學我們的畢業照。那時候,我們小學上了五年半,這張照片是小學畢業即將升初中,最后一次返校。也就是唐山大地震的前一天。(@老兔)

  1978年,我小時候的發質很硬,為了配合我人生中的第一張照片,長輩用粗些的鐵條放在火上燒熱,把我的頭發理順卷起來,沒成想出門風一吹,頭發直豎起來,就有了這張帶著卷兒的立發照。

  在那個沒有空調的年代,我還不到一歲,天熱頭上身上長滿了痱子,媽媽顧不上漂亮給我理了個光頭。爸爸抱著我,媽媽站在旁邊,我微笑著看著遠方,鏡頭定格的那一瞬間多么美。 (@柏森369)

  大約77年,在濟南造紙廠門口,爸爸剛給我做了輛小自行車,姥爺給買了頂小軍帽,所以照相留念(@阿朱)

大約76年,媽媽給買了個腿腳能動的塑料洋娃娃,拍照留念(@阿朱)大約76年,媽媽給買了個腿腳能動的塑料洋娃娃,拍照留念(@阿朱)

  1976年吧,那時的照相機是用一個黑布蓋著的。在村外的小路上,媽媽臨時為我扎起的一個小辮子。這是我最早的照片,和哥哥唯一的童年合影,視為珍寶!(@心晴)

  70年代,第一次參加幼兒園的舞蹈比賽,一人一個大紅花,得了個可以喝水的大公雞(@墨默)

  70年代,那時穿的都是縫紉店里給做出來的,這是姐弟三人,在老家的迎客松墻面合影!現在都已經結婚生子。孩子也都已經和那個時候差不多大了,時間飛逝啊(@墨默)

  70年代末拍的,這是第一次拍照,姑姑抱著我去街上的老照相館,拍照時老式的閃光燈動靜又大噴火冒煙的,嚇得我一愣一愣的,哇哇大哭。(@平凡人生)

上世紀80年代上世紀80年代

  彩色照片漸漸變成主流,拍照有了道具, 可能身穿一身帥氣小軍裝,腰間別著一支塑料槍 。要么就是騎著小小的三輪車。。。

  1980年在皇宮照相館照的。皇宮照相館是濟南最有名的照相館,那時都是拿黑白的底片染色才能做出來彩照,轉眼40多年過去了(@玻璃后面有人)

  80年代在濟南工人新村南村中街,后面的大門是濟南市制鏡廠,樓房是濟南52中學。(@采采卷耳)

  80年代,在家學習擺拍,大概小學三四五年級,你家有沒有這臺收音機。(@采采卷耳)

  小朋友從小就愛車類運動,天天在家屬院小花園騎著他的雪青色車車暴走,用鞋底剎車,磨壞了兩雙鞋。(@十萬個不為什么)

  小朋友緊張的抱著最喜歡的大熊貓存錢罐,緊緊抱住不松手。(@十萬個不為什么)

  80年代,我和我雙胞胎姐妹是1980年出生,第一張是百日照,第二張是86年,第三張是89年(榕樹的春天)

  我1982年出生,百日照是82年的。當年照片是黑白的,這是我爸爸幫我上的顏色,才成為彩色的,技術不明!(@楊)

  1983年底,和媽媽從青島坐火車來濟南大姨家小住,記得大姨夫用小吉普接的我們,調皮的我在他們家拿筆在墻上亂畫,還有穿著皮鞋踩花生粘,揪了盆栽上的假花(@朝花夕拾)

  1985年左右拍的,那時候沒有彩色照片。一個2歲,一個3歲,同一個照相館同一輛車。(@丁香)

  1985年左右,在萊州姥姥家,記憶里院子墻都是石頭壘起來的,砸的很平的土地,公雞母雞滿院子跑,好像還有泥磚蓋的房子,兒時的我正在攆著母雞跑的時候被拍了下來,看我身后還有一只羊呢!(@趙正正)

80年代初,我在外公家天臺被抓拍。(@Mr廖)80年代初,我在外公家天臺被抓拍。(@Mr廖)

  1986年在家附近的一個照相館,我們是雙胞胎,因為爸媽剛給買了新衣服,就拍照留念。(@七七)

  1986年,上幼兒園留念,和媽媽在濟南泉城路當時最高大上的人民照相館(@千與千尋)

  1987年,作為家里的第一個孩子,全家上下都當寶貝,所以微胖, 百天的時候專門買的膠卷相機拍照,在大院子里拍的,毛巾被具有時代特色吧(@梧桐)

  1988年我兩歲,爸媽帶我去鎮上趕春會,路過照相館拍了這張照,上衣是舅媽給買的,褲子是老媽親自做的。脖子里戴著的大珍珠項鏈、頭上的珍珠發卡還有紅色八角帽,還有五毛錢一包的塑料袋汽水,也是那個年代鄉村孩子們零食中的奢侈品。(@賈佳)

  迎風飛揚的稀疏黃色秀發、清純的海軍服、外穿的紅色肚兜、紅色的塑膠涼鞋,還有幾乎每個80后男孩都人手一輛的小車!(@賈佳)

1988年在千佛山過生日,穿著媽媽親手縫制制作的小毛衣小毛褲~ (@千與千尋)1988年在千佛山過生日,穿著媽媽親手縫制制作的小毛衣小毛褲~ (@千與千尋)

  1988年老阿姨的百天照,前些天二胎閨女剛百天,勾起了滿滿回憶,感覺自己還沒長大可瞬間已是倆娃的娘了!感謝父母在那個貧窮的年代還能去照相館給我留個念(@低溫小海帶)

  1988年在大西北。我和爸爸媽媽,兄弟姐妹拍了全家福。愿我們都想孩提時那樣溫暖、純真、善良(@方)

  八零年末尾,作為隨軍子女跟隨父親來到濟南。那時候真是一窮二白,身上穿的衣服,都是部隊發的軍裝…衣服都是揀鄰居哥哥穿剩下的…在那個連看電視也被限制的年代,下雨下雪已經是我最大的快樂~(@lucifer)

  是我在我們老家當年最大的照相館拍的照片。那個年代應該也只有過年能去照相館照照片留作紀念了。這一張照完后照相館作為封面人物在館墻上掛了七八年,用于展示手藝,招攬顧客。(@楊)

老公小時候,當時的影樓風(@小怪獸)老公小時候,當時的影樓風(@小怪獸)

  那年應該是89年,和媽媽路過那里,地點是在濟南八一立交橋上。很多濟南人都在這里留過影。(@雙)

  1989年,我2歲,那時剛興錄音機,全家跟大件(錄音機)照一像,老媽的發型也絕對是那時候的時尚前沿(@那些年,娜些事)

80年代,全家福,現在看起來土爆了那時候是最流行的。(@Q.S.N)80年代,全家福,現在看起來土爆了那時候是最流行的。(@Q.S.N)

  拍于80年代,童年照騎各種動物是標配。其中騎鴨子的一個是弟弟一個是妹妹,妹妹是在濟南動物園門口照的。(@采采卷耳)

30年前的護城河畔,你還記得嗎?(@采采卷耳)30年前的護城河畔,你還記得嗎?(@采采卷耳)
濟南植物園(現在泉城公園)剛開業的時候,拍照留念(@Daisy)濟南植物園(現在泉城公園)剛開業的時候,拍照留念(@Daisy)

  下圖是我們家族各個階段的全家福,圖一是1986年我奶奶抱著哥哥,圖二是1988年我的百歲照,圖三是2018年我們的全家福。(@謝繼洲)

  在濟南堤口鐵路宿舍拍的。我們5個人都是在姥爺家長大的,最小的我會在家門口等著哥哥姐姐放學回來陪我玩,我們5個人再在家門口拍張照,紅墻綠瓦,30多年的美好回憶(@倩)

拍照手里一定要拿點什么,是我當時的審美觀念。(@33)拍照手里一定要拿點什么,是我當時的審美觀念。(@33)
上世紀90年代上世紀90年代

  童年照,都能帶出很多地域、建筑物、商店甚至是照相館、食品、餐廳,背后都有一段年代故事。甚至紀念的是媽媽手織的毛衣。。。在眉心點個紅點是,騎著各種坐騎拍照是當時的網紅標配

  1990年冬天,我和妹妹。那時候窮,農村還很少見到飲料。我二大爺過年回來從外地帶的飲料,被我當個寶貝一樣抱著(@捌月)

  1990年左右,和媳婦,在我們鎮上當時最高檔的照相館拍的,額頭上那個紅點是當時最流行的化妝(@徐國坤)

  應該是1990-1991左右,在煙臺萊陽梨香園公園。跟老爸鬧著要雪糕吃,非常不高興,后來終于吃上了(@初偉)

  亞運會那年,背后濟南八一立交橋還沒有修建完成,那時候濟南的公交車還是紅白相間的大盒子,也沒有那么多的高樓大廈~那年老爹31歲,我2歲??(@思甜的沙瓤大西瓜)

90年代初,記得這兩只長頸鹿的,現在都結婚生子了吧!(@思甜的沙瓤大西瓜)90年代初,記得這兩只長頸鹿的,現在都結婚生子了吧!(@思甜的沙瓤大西瓜)
90年代初,濟南娃跑去北京旅行,免不了要拍張這樣的照片紀念(@胡蘿卜)90年代初,濟南娃跑去北京旅行,免不了要拍張這樣的照片紀念(@胡蘿卜)
1991年,在濟南英雄山下兒童樂園留念的秋名山車神。右邊是我兒子。(@星星)1991年,在濟南英雄山下兒童樂園留念的秋名山車神。右邊是我兒子。(@星星)
弟弟是91年的,照片是在照相館拍的,照片時間應該在90年代初。(@采采卷耳)弟弟是91年的,照片是在照相館拍的,照片時間應該在90年代初。(@采采卷耳)

  看我妹的年紀應該是1992年,是我姥爺生日,在我小舅家,當時我十歲。照片里姥姥姥爺,還有小舅家的哥哥已經不在了。當年年輕的父輩們也漸漸變老了。(@慧)

  1992年,在青島南村鎮唯一一個照相館拍的。小男孩的我被打扮成了這樣!感慨時間過得好看,希望爸媽慢一點老去。(@宜言飲酒)

  1992年,我四五歲,跟表姐妹在姥姥家,手里是風靡的芒果汁,這個飲料你喝過沒?(@愛麗絲花糖)

  1993年,記得老爸的摩托車是我們那片第一輛,用現在的話講很拉風。那時的院子也早已被拆遷,童年一去不復返(@潘小桉)

  1993年左右,那時每年暑假都會跑回農村的外婆家玩,這是和表姐吵了架之后去拍的,所以兩人都拉長著臉[(@落落繁星)

  1994年的初夏,五姨媽(右一)自陜西歸寧,為了拍照全家的女性都畫了美美的妝,姥姥被簇擁在C位,大表哥設定了相機的定時,然后飛快跑過來擺好站姿,伴隨著咔嚓一聲,就有了這一刻的定格。(@star)

  九十年代初在家附近的冷飲店,一個身著現代網紅標配背心熱褲、對瓶吹冷飲的小菇涼(@北)

  九十年代初,和表弟在淄博臨淄的一個公園。我跟我表弟差半年,那時候大人們喜歡讓差不多的孩子湊一起玩兒。小時候不太喜歡的就是“別人家的娃”這個梗,比如照片里明明我大一點,身高方面總是長不過弟弟。現在他是185左右的大帥哥了,嗯,我只有168(@淺唱低吟淡如嵐)

  20年前的藝術照,搞活動一元錢拍的。記得當時要在陌生的地方換衣服,差點嚇哭(@影影)

  前幾年翻看小時候的相冊找到的。在小伙伴家,阿姨拍的,手里還拿著辛苦收集的小浣熊水滸卡片,笑的多么純真。希望你在南非好好的,早日歸來!(@ Huan)

  90年代,左邊這張在姑姑家小白廚子上跟小熊坐在一起。第二張在照相館拍的。(@謝蟹蟹)

大約1993年,我一周歲生日拍的。我媽說這件衣服,在當時超流行。(@瑩寶兒)大約1993年,我一周歲生日拍的。我媽說這件衣服,在當時超流行。(@瑩寶兒)

  90年代初期,那時候爸媽給我拍了很多值得紀念的瞬間,有沒有覺得爸爸長得像“彭于晏”?(@Yang)

  95年在上海,還是跟父母去參加單位旅游,我媽的發型非常代表當時的潮流了。好看的綠色毛衣是媽媽親手織的,頭發也是她給剪的。(@??)

  1995年左右,我是從小和奶奶長大的孩子,這也是我和她唯一一張合影(@依小沫)

  1995年,濟南長清的五峰山景區。小時候每年大年初一去爬山祈福是必備項目,每年也都盼望著在這天能拍張照片。  左一是我(@趙大花)

  90年代,早年的濟南趵突泉和動物園,我媽燙著當時最潮流的發型,毛坎肩也是自己織的。(徐大寶)

這是當年最流行的“寫真”姿勢之一。(@Amor)這是當年最流行的“寫真”姿勢之一。(@Amor)
1996年,在淄博,紀念平日嚴肅老爸也有這么逗的一面(@嘎啦)1996年,在淄博,紀念平日嚴肅老爸也有這么逗的一面(@嘎啦)

  穿這種衣服的是99年左右,地點是在濟南南部山區的桃花源,那時候都是用傻瓜相機拍的(@Amor)

濟南泉城廣場剛建好那會,爸媽帶著去逛(@Amor)濟南泉城廣場剛建好那會,爸媽帶著去逛(@Amor)

  九十年代流行的藝術照,影樓老板想拿這張打廣告的,被老媽婉拒。一顆冉冉升起的明日之星就這樣被摁下去了(@北)

  三張照片分別是我和我爸媽,我媽和我女兒。圖一是1989年,圖三是2018年。感嘆歲月和基因的強大(@八月二十)

1998年左右,那時候我是個清秀的小菇涼(@鯨魚)1998年左右,那時候我是個清秀的小菇涼(@鯨魚)

  1999年,叔叔第一次發工資,給我買了毛絨大襖,我和我爸媽合影,偽裝社會人(@李夢遙)

2000年以后2000年以后

  各家各戶都用上了單反和手機,孩子們照片多了起來。隨時一個瞬間就咔嚓一下,穿的也越來越時尚。上面那些照片的娃娃逐漸都當了娃的媽和爸

  2002年齊河縣焦廟鎮黃屯中心小學畢業照,如今已過去十六年了,懷念當初的無憂無慮,同學之間打鬧嬉戲,那時的老師都是附近鄰村的,如今也都已七八十歲的高齡了(@冷色調)

上一秒的記憶里兩個寶寶還在襁褓里,轉眼就長大啦,時間過的真快(@杜瑩瑩)上一秒的記憶里兩個寶寶還在襁褓里,轉眼就長大啦,時間過的真快(@杜瑩瑩)

  紀念一下當媽一周年,真是艱苦卓絕的一年,也是漸入佳境的一年,終于慢慢適應了這一新的人生角色,相信以后還會越來越好的。(@棚子)

喜歡漂亮小姐姐和小哥哥的小家伙(@竹青)喜歡漂亮小姐姐和小哥哥的小家伙(@竹青)
希望這娃長大一歲,能少惹我生氣,期望就是他快樂長大(@丸子)希望這娃長大一歲,能少惹我生氣,期望就是他快樂長大(@丸子)
2018年,看著寶寶慢慢長成了一個小伙子(@歡歡)2018年,看著寶寶慢慢長成了一個小伙子(@歡歡)
“永遠18歲”的小哥哥小姐姐們,“永遠18歲”的小哥哥小姐姐們,

  今天你會在朋友圈曬出哪張最有故事的童年照?

  評論區說說吧!

  來源:齊魯晚報(qiluwanbao002),圖片均由晚報粉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