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三次交通違法收回車牌濟南出臺十二條給外賣小哥戴上“緊箍咒”
大眾網濟南6月5日訊 今天(5日),濟南交警聯合郵政管理局、快遞行業協會及快遞外賣企業,對外公布了《濟南市關于加強快遞、外賣行業管理的十二條規定》,以減少快遞、外賣配送人員交通違法和事故的發生。《規定》中提到,將對外賣、快遞行業車輛實行信息備案管理,配送員三次違法被查將注銷從業信息、收回車輛識別號牌。

濟南外賣高峰時段電動車事故多發
今年3月13日,中午外賣高峰時段,一外賣小哥騎著電動車沿歷山路由南向北逆行。行駛到教育大廈門口附近時,電動車將一名70多歲的老人撞倒在地。老人被送醫后至今仍昏迷,成為植物人,至今已花費醫藥費幾萬元。經交警查證,外賣小哥屬無證駕駛燃油助力車,他將因此面臨法律的嚴懲。
像這種外賣、快遞配送人員發生的交通事故在濟南并不鮮見,分析顯示濟南市區電動車死亡事故的高發時段,正是外賣訂單的高峰時段。交警大數據分析發現,市區外賣車輛流量集中的路段有:歷山路濼源大街路口、經四路緯二路路口、經十路緯十二路路口、濟洛路堤口路路口、花園路二環東路路口、舜華路新濼大街路口。
經過系統性的梳理,交警發現快遞、外賣行業存在幾大交通問題。首先是配送過程交通違法突出,外賣配送員在駕駛車輛時占用機動車道、闖紅燈、逆行、騎車時操作手機、見縫插針等現象突出。利益的驅動和僥幸心理的作用,以及外賣企業內部缺乏相應的懲罰措施,導致外賣送餐車交通違法屢禁不止。
其次是配送車輛車況缺乏安全保障。目前外賣企業基本以交通工具自配為主,車況性能參差不齊,許多外賣配送人員對送餐車輛進行了非法改裝,加裝大功率電池等。
另外,從業人員市場準入門檻較低,交通安全意識淡薄。快遞、外賣平臺企業“重業績、輕管理”“重實踐、輕安全”,入職培訓形式化嚴重,甚至不經培訓直接上崗,這些客觀上縱容了配送人員的交通違法,埋下了嚴重安全隱患。
人臉識別抓拍給外賣小哥戴上“緊箍咒”
濟南交警聯合郵政管理局、快遞行業協會及快遞外賣企業公布的“十二條”中,明確規定了“六統一、六不準”。即統一工作人員服裝樣式、統一工作人員持證管理、統一車輛編號管理、統一佩戴騎行安全頭盔、統一平臺信用管理體系、統一購置人員和車輛保險;不準使用超標配送車、不準載人載客、不準貨箱外裝載、不準闖紅燈、不準占用機動車道、不準逆行。

今天上午濟南交警展示了對外賣配送員交通違法的人臉識別試點情況。前期交警與美團外賣合作,對濟南的每個外賣配送員都進行了照片信息采集。在此基礎上,交警利用安裝在50處路口的人臉識別抓拍設備,對違法外賣小哥進行抓拍及身份識別,測試階段的識別率成功率非常高。下一步,交警將盡快完成全市外賣、快遞從業人員的人臉信息采集,并正式全面開展抓拍識別。
配送人員初次交通違法被查處的,應接受交通安全教育,參加交通秩序公益活動(路口打小旗等);第二次被查處,企業應當強制當事人停職學習,并到轄區交警大隊接受處罰;第三次被查處,行業協會和企業應主動注銷該配送員的信息、收回其車輛識別號牌。其中,對于無證駕駛電動三輪車的,使用偽造、變造的機動車號牌的,暴力或者威脅方式妨礙執行職務的,一律行政拘留。
同時,對使用超標電動二、三輪車的,發生死亡交通事故且配送員承擔同等以上責任的,一律追究管理企業交通安全主體責任。對交通違法、事故較多,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的企業,進行約談、曝光,并納入不良企業信用記錄。
濟南快遞車將配識別號牌、二維碼
“十二條”規定,將全市快遞、外賣企業配送人員、車輛信息納入交警平臺管理。快遞、外賣企業應為快遞專用電動車申辦識別號牌。在管理識別號牌時,快遞、外賣企業應及時、主動維護管理平臺內的車輛備案信息。辦理車輛的變更置換、新增、注銷等業務,應在管理平臺內主動提出注銷申請,市快遞協會在管理平臺內注銷并收回對應車輛識別號牌。

今天上午,韻達、順豐等快遞企業在濟南交警支隊展示了印有識別號牌的快遞車。記者看到,車輛尾部的識別號牌上除了明顯的號碼,還印有二維碼。執勤民警使用通過警務通掃碼,就能查詢到該車的出廠信息、所屬公司信息、公司負責人電話、駕駛員信息等,以便在執法現場核對。
快遞、外賣車輛應符合以下標準,否則不予辦理識別號牌:新購入車輛應達到國家安全技術標準,必須選擇原車出廠就有封閉箱體的車輛;快遞三輪車應以經營品牌為單位統一噴涂,保證外觀標識統一;購車應購買保險;快遞企業應保證所上傳車輛及人員信息的準確性和真實性。對在用的超標電動自行車設置最長三年的過渡期,逐步淘汰更換。
同時,“十二條”明確了車輛退出機制。存在以下行為的,快遞及外賣行業行政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應督促相關企業收回車輛號牌并注銷備案信息:存在3次(含)以上駕駛違法記錄的;用于快遞、外賣用途以外事務的;提供虛假、不實的車輛備案材料的;企業未經備案擅自將取得識別號牌的車輛轉讓給個人或者其他企業的;內部識別號牌遺失,繼續使用該車輛的。(大眾網-山東24小時記者 賀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