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2日,聊城城區一所中學隨機派位現場,家長代表、校方代表及公證員共同將密封的派位號打開放進抽號箱內。
隨著今年聊城“小升初”民辦學校招生工作的基本結束,多所熱門民辦學校以全部隨機派位形式招收新生引起廣大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7月16日,聊城就提升城區公辦初中教學質量和規范民辦初中管理出臺意見,逐步將部分民辦學校轉制為公辦學校,提高主城區公辦初中所占比重。
根據2018年民辦初中招生計劃和義務教育段學校招生辦法,今年聊城城區民辦初中計劃招生11050人,所有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義務教育民辦學校,必須在屬地縣級教育行政部門的統一組織和領導下,采取隨機派位60%的方式進行招生,其余40%由民辦學校在不違反上級招生政策的前提下自主招生錄取。
為嚴格落實國家、省關于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十項嚴禁”紀律,城區熱門民辦中學悉數選擇全部采用隨機派位方式進行招生。
為了進一步提升城區公辦學校初中教學質量,在聊城市政府16日出臺的《關于促進市城區初中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將著力激活公辦學校辦學機制、落實國家義務教育公辦學校劃片招生就近入學政策,實現公辦、民辦學校均衡發展。
改進校長選聘辦法,深入實施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實行工作業績與薪酬掛鉤。深入推進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優化城區教師資源配置,健全教師工資管理績效聯動機制,完善教師考核和培養機制,激發廣大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全面加強學校教學管理。建立以提高教學質量為導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嚴格落實課程標準,支持開展高效課堂模式改革,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大力優化城區學校布局。
針對主城區公辦初中及民辦初中占比情況,《意見》指出,將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逐步將部分民辦學校轉制為公辦學校,提高主城區公辦初中所占比重。持續加大公辦教育資源投入,提高學校設施設備標準,更好地服務于教育教學;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機構,健全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落實好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政策,并優先用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與此同時,將民辦學校納入公共事業管理體系,加大財政教育投入,進一步降低民辦學校收費標準,統一城鄉義務教育學生“兩免一補”政策。將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審批、年檢和監管權限全部下放至東昌府區和市屬開發區,嚴格規范學校招生、教育資源、課程方案等多種行為規范,對違反規定、造成不良影響將嚴肅問責。
為網羅優質生源,不惜違規招生
隨著擴大民辦學校招生和收費自主權的放寬,不少依托知名高中應運而生的民辦初中悉數登場,通過變相考試、掐尖錄取的方式網羅優質生源。同時,收費自主權讓不少學生家長感受到“學費壓力”,盡管如此,學校良好的口碑和優質的師資及升學率仍舊讓不少家庭對這些民辦初中青睞有加,每年的招生季,超出招生計劃幾倍的報名考生成為常態,一時間,人滿為患的“搖號”場景成為常態。
在這期間,部分民辦初中為了網羅優質生源,不惜冒險違規招生,在所謂的“面談”方式采取變相考試形式,受到了教育主管部門的處罰,并縮減了第二年的招生計劃。
為了嚴格落實國家、省關于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中嚴禁自行組織或與社會培訓機構聯合組織以選拔生源為目的的各類考試,或采用社會培訓機構自行組織的各類考試結果進行招生;嚴禁提前組織招生,變相“掐尖”選生源等要求的“十項嚴禁”紀律。今年,城區民辦中學悉數選擇全部采用隨機派位方式進行招生,所有隨機派位工作均在公證員、家長代表、校方代表以及教育局工作人員等見證下公開進行。
聊城60所民辦學校,4.7萬在校生
聊城市民辦教育興起于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快速發展于90年代中期,到2003年達到鼎盛,此后民辦教育進入轉型期。現階段,現有民辦學校60所,在校生4.7萬人,其中,民辦職業學校3所,在校生2000余人,專兼職教師247人;民辦高中學校14所,在校生1.5萬余人,專兼職教師1173人;義務教育段民辦學校43所,在校生4萬余人,專兼職教師1574人;學前教育園所826處,在校幼兒8萬余人,專兼職教師3846人。
為促進聊城民辦教育健康快速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早在2016年,聊城市政府出臺關于支持民辦教育發展的相關意見,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推進多種形式合作辦學。在改進民辦教育審批方式,簡化審批流程,落實教育稅費減免政策給出一系列優惠政策。民辦學校校長、教師職稱評聘等方面與公辦學校享受同等待遇。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