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八一建軍節,對于42歲的煙臺市消防支隊特勤中隊二級警士長費洪強來說,是他脫下軍裝前的最后一個“八一”。當兵24年,他先后參加了7000多次各類救援任務,還利用7年時間研發了兩個消防專利工具。

“救援時間再短些,那條生命或能挽回”“救援時間再短些,那條生命或能挽回”

  奔走在消防一線24年,費洪強的心里有太多的往事。作為各類事故的親歷者,讓他感觸最深也最痛心的,是那些有機會活下來卻沒能被救活的人。

  費洪強回憶說,多年前的一個炎夏,有一起墜井事故,現場位于一處建筑工地,三米以下為土井,再往下為水泥樁,樁的口徑約有30厘米,被困人員當時位于井下兩米處,雙手正緊緊抓著工人們給他遞來的一根大麻繩。

  當費洪強系好繩索來到井口準備營救被困者的那一刻,“他的眼睛急切而絕望地盯著我,雙手卻在繩索上緩緩下滑,“救我!”費洪強說,就這樣眼睛對著眼睛,而人卻隨著呼救聲滑入了深淵。原來,被困者已抓著繩子堅持了半個多小時。

  由于工地靠近河岸,作業面像個巨大的漏斗,并不時被地下暗河沖垮而造成坍塌。在隨后的救援中,費洪強和戰友們在救援現場風餐露宿,堅守了三天三夜。終于將被困人員從30米深的井底救了上來。

  然而,可惜的是,被困人員最終沒有救活。費洪強的腦海里怎么也忘不了那雙急切而絕望的眼睛。他說,“如果當時通信設備更發達一些,消防戰士趕去救援的路上就可以看到現場情況,或許可以縮短救援時間,那條生命也許就能被挽回。”

  防盜門破拆工具組

  填補國內空白

  那雙眼睛成為費洪強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然而,正是這樣的救援激勵著他向著更科學、更專業的救援挺進。

  平日里,費洪強努力鉆研,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并不斷優化、完善救援設備和技術手段,用七年時間兩項發明獲得專利——內立方無盲角水槍和消防用防盜門破拆工具組。

  其中,內立方無盲角水槍歷時一年完成設計制造,解決了建筑內部救援盲角以及大面積庫房火災覆蓋面型的火災撲救。而“消防用防盜門破拆工具組”則能更高效地破拆防盜門而不損毀門,這項專利填補了該技術國內空白。

  “用以前的破拆工具撬棍或者是無齒鋸,最快也得兩三分鐘,甚至有的干脆就撬不開。”費洪強解釋說,有了新的設備,幾秒鐘就可搞定。該裝備已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為專利產品,目前已被列入總隊裝備技術革新推廣計劃,被部局列為全國消防部隊裝備擬推廣產品。

  幾個月前,費洪強得知消防要改制的消息,這意味著今年將是他們過的最后一個“八一節”,他也略有彷徨,在不久的將來,他就要脫下這身橄欖綠。“改制是為了更好地發展。”費洪強堅信,改制不改“志”!不管以后怎么發展,他始終把自己看做一名合格的消防兵,他要堅持做一輩子“忠誠”的消防衛士和“冷血”的消防勇士。

  他這樣解釋“冷血”二字:“冷”代表冷靜、自信;“血”代表血性、激情。

  雖然將來不再是消防兵,但費洪強表示,自己始終是一名消防員,用青春和熱血,守衛人民的平安、幸福。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閆麗君 通訊員 劉明 孫成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