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記者從全省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全省公安機關上半年共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3536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693名,同比分別上升17.3%和49%;止付金額8.9億元。據統計,今年以來,共攔截詐騙電話162.6萬條,關停涉案電話1901個,成功勸阻受騙群眾3.9萬人次。

  省公安廳刑偵局副局長、省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負責人靖濤介紹,詐騙分子緊盯人民群眾“錢袋子”,時刻關注社會熱點,不斷翻新手法,精心設計騙局。近期,六類詐騙手段多發易發。 

  網絡刷單詐騙案件發案數占總量的28.5%,在各類電信網絡詐騙案件中居于首位。特別是以在校學生為主的年輕人、無業或低收入群體,占此類受害人數的90%以上。詐騙分子在受害人完成前幾單任務后會很快發放“傭金”獲取受害人信任,之后再以高額報酬為誘餌,誘使受害人繼續刷大單。隨著受害人刷單數量和金額的增加,便以系統、網絡等問題為由拒返本金及傭金,并要求繼續交易才能歸還,一步步詐騙錢財。

  其次是貸款、辦理信用卡類詐騙。此類案件呈上升趨勢,發案數占總量的14.2%。詐騙分子通過建立虛假網站或通過短信、郵件群發信息,稱可為資金短缺者辦理信用卡、提供貸款,且無需擔保,方便快捷。一旦受害人信以為真后,便以預付利息、保證金等為由實施詐騙。

  第三類是金融投資詐騙。此類案件的社會危害性比較大,被騙資金多,占所有案件涉案總額的12.7%。此類犯罪一般采用公司化運作,往往打著合法公司的招牌,勾結網絡軟件公司在互聯網上搭建虛假的大宗商品、農產品、貴金屬、證券等投資交易平臺,虛構物品、證券交易,以高額回報為誘餌誘騙客戶投資。

  第四類是冒充熟人詐騙,發案數占總量的9.4%。騙子通過QQ、微信等即時通訊工具,冒充受害人的親戚朋友、同事、老師等熟人,以遇到急事、還錢、交學費、代購等借口,編造各種劇情,要求受害人轉賬匯款實施詐騙。

  第五類是網購退款詐騙。此類案件針對性較強,一般針對喜歡在網上購物的群眾。犯罪分子事先通過非法途徑獲得大量網絡購物客戶信息,實施精準詐騙。

  第六類是冒充企業領導詐騙。這類詐騙數額通常較大,被騙上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的案件時有發生,主要是針對企業的財務人員進行詐騙。

  進入暑期,家長、學生成為重點詐騙對象,3類詐騙手法易發。分別是補助、救助、助學金詐騙、高考招生詐騙和網絡游戲詐騙。近期新出現一新型詐騙手法,詐騙人員冒充駐外使館官員詐騙海外留學生。詐騙人員聯系留學生稱其涉及重大刑事案件,面臨刑事起訴或被遣返等,誘騙受害人或其家屬將錢款轉入指定銀行賬戶內接受所謂的“財產審查”。 齊魯晚報·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杜洪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