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配圖網絡配圖

  夜里八九點,漫步在城市街道上,華燈璀璨,車來車往,道路整潔。走到一些背街小巷,不見垃圾,不見占道,不見小招貼,沒有城市“牛皮癬”。

  車暢其流,人暢其行。這樣的城市讓人感覺清爽。城市干凈、有序,是一座城市治理的基本要求,好比居家過日子,每天都希望打掃得干干凈凈、不染灰塵。

  對于一座城市,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感受。在城市的建設、管理和治理中,怎樣兼顧市容市貌、城市形象與民生就業、百姓便利,這是一篇大文章。抓得好,雙贏;搞不好,只顧一頭必然摁下葫蘆起來瓢,甚至是兩頭空。

  群眾對于一個地區的評價,更多基于生活是不是便利、能不能就業、困難有沒有得到幫扶。城市的外在條件,可能是在其次的。比如,在一些城市的市容整治中,市民對于整治違章建筑、違法行車,大都很支持,但對于早市、馬路市場、流動小販的“一刀切”關停,百姓可能就會有不同聲音:買菜、買早點不方便了,一些低收入群體無法通過流動攤販這種方式獲得收入了。

  如果城市治理以堵為主,不從根本上解決這些矛盾,則容易運動式、一陣風,也很容易反彈;基層公務人員全天候盯防也會比較累。

  市容市貌的整治,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增強城市競爭力的一個有效手段。好事如何做出好效果?有的地方,干部干的,不是群眾盼的,沒有干到心坎里。做一些表面文章,種點花花草草,修點道路溝坎,群眾真正盼的事兒干得并不多,短平快干得多、夯地基的事兒做得少。有的地方重視短期突擊,不重長期機制。有群眾說,現在整的都是以前干過的,問題還是老問題,矛盾還是舊矛盾,這次費勁干完,過陣子又回到老樣子。有的地方不善于調動群眾,“干部苦干群眾冷看”,沒形成合力,沒做到共建共享共治,剃頭挑子一頭熱。這些問題都需重視和解決。

  城市治理中,市容整潔與民生保障不可偏廢,要學會彈鋼琴,善于統籌兼顧,堵疏結合、退進結合。(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