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德州新特產“無還本續貸”到底是啥?
《證券時報》8月7日消息,昨日,一條看似不起眼的微信文章在朋友圈里突如其來地火了。
一個名為“德州市中小企業局”的微信公眾號或許怎么也沒有想到,自己發的一篇文章能在不到一天的時間里,閱讀量突破10萬+。而券商中國記者翻閱此公眾號以前的文章發現,平日里其他文章的閱讀量平均也就幾十個,為何這篇文章能一下子火了起來?
這篇名為《央視新聞聯播頭條報道德州“無還本續貸”:穩金融實踐 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文章(附后),主要介紹了德州創新的無還本續貸業務,因解決了小微企業需要通過民間借貸拆借高息資金償還銀行貸款的問題,而被當作正面案例在新聞聯播里播出。
而“無還本續貸”也被調侃為緊隨“扒雞、撲克、儀器”之后的“德州新特產”。
其實,這本是一次再正常不過的銀行支持小微企業案例的介紹,但這篇文章之所以能火起來,是因為文章在最后一段引述了當地監管部門對無還本續貸的點評。原話是:“有中小企業局的推薦,目前辦理’無還本續貸’業務后,還沒有發現一筆不良貸款,這就實現了雙贏。”
這句話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了不少來自金融從業人員的非議和評論:
不少評論認為,無還本續貸本質上就是債務展期,對銀行來說是掩蓋不良的借口,對企業來說就是債滾債,不用自己掏錢還貸款。持有這種觀點的人們不在少數,甚至不少金融從業人員看到這篇文章的第一反應也是如此,但實際情況呢?無還本續貸究竟是什么?大家是否曲解了這項政策的本意呢?
究竟何為無還本續貸?
無還本續貸并非新鮮事物,也不是德州的首創。
早在2014年7月,原銀監會就推出了無還本續貸。根據原銀監會發布的《關于完善和創新小微企業貸款服務 提高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水平的通知》(下稱“《通知》”),銀行應積極創新服務模式,對流動資金周轉貸款到期后仍有融資需求,又臨時存在資金困難的小微企業,符合條件的,可以辦理續貸,提前按新發貸款的要求開展貸款調查和評審。
根據《通知》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同意續貸的,應當在原流動資金周轉貸款到期前與小微企業簽訂新的借款合同,需要擔保的簽訂新的擔保合同,落實借款條件,通過新發放貸款結清已有貸款等形式,允許小微企業繼續使用貸款資金。
也就是說,無還本續貸的對象是小微企業,本質上屬于借新還舊,但其政策設立的初衷是為了解決小微企業的“倒貸”問題,減輕小微企業的貸款成本。
原銀監會法規部有關負責人曾對記者表示,流動性資金貸款是小微企業主要的融資工具,以前小微企業須在貸款還清之后才能申請新貸款,而銀行需要對新貸款重新開展貸前調查和評審,評審耗時少則兩周多則數月,為了維持企業生產經營所需要的現金流,評審期間企業不得不通過外部高息融資來解決資金周轉問題(即“倒貸”),這不僅增加了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同時不利于銀行了解借款人財務和經營狀況,加大企業的信用風險。
“《通知》的推出,主要是為了通過續貸的方式,讓銀行在小微企業貸款到期之前,提前開展新貸款的貸前調查和評審,以保證企業能擁有不間斷的流動性資金貸款,解決企業資金周轉問題。”上述原銀監會法規部有關負責人稱。
無還本續貸與借新還舊、貸款展期的區別?
不少評論認為,無還本續貸就是借新還舊或是貸款展期,但實際上仍有些許區別。
微信公眾號“成于微言”發布的有關無還本續貸的文章就指出,續貸業務的本質是借新還舊,但不是所有的借新還舊都是續貸,如果帶有減讓行為的借新還舊,則屬于重組貸款。重組貸款是指銀行由于借款人財務狀況惡化,或無力還款而對借款合同還款條款作出調整的貸款。按照《貸款風險分類指引》,重組類貸款至少要劃為次級類,并且在6個月觀察期內不得上調五級分類。
無還本續貸是貸款展期嗎?上述文章表示,按照貸款通則,貸款展期是指不能按期歸還貸款的,借款人應當在貸款到期日之前,向貸款人申請貸款展期,是否展期由貸款人決定。
短期貸款展期期限累計不得超過原貸款期限;中期貸款展期期限累計不得超過原貸款期限的一半;長期貸款展期期限累計不得超過3年。國家另有規定者除外。借款人未申請展期或申請展期未得到批準,其貸款從到期日次日起,轉入逾期貸款賬戶。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盡管貸款展期形式上與續貸有點像,但貸款展期只可以有一次。相比之下,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若申請續貸業務,并無次數限制。
續貸的風險在哪里?
雖然無還本續貸對企業來說是大利好,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無還本續貸也并非盡善盡美。
“續貸的好處是企業不用找錢來還貸款,避免了過橋貸款;但也會讓企業產生依賴癥,特別是目前還并無續貸的次數限制;對銀行來說,可以減少不良貸款的產生,但也容易成為銀行掩蓋不良的工具。”一大行公司部高管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
為了防止續貸被濫用,《通知》對小微企業申請續貸提出一定的準入門檻。根據《通知》,符合以下四個主要條件的小微企業才可申請續貸:
一是依法合規經營;
二是生產經營正常,具有持續經營能力和良好的財務狀況;
三是信用狀況良好,還款能力與還款意愿強,沒有挪用貸款資金、欠貸欠息等不良行為;
四是原流動資金周轉貸款為正常類,且符合新發流動資金周轉貸款條件和標準。
針對如何判斷企業生產經營正常、財務狀況良好,北京一銀行小企業金融業務部人士表示,不同行業的小微企業有著不同的判斷依據,舉例來說,對于處于供應鏈的小微企業,銀行主要關注其與核心企業交易的持續性與可靠性;而在生產性企業中,銀行則多通過“三表(水表、電表、報關表)”判斷其生產經營狀況。
此外,為防止銀行借機掩蓋貸款真實風險情況,《通知》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加強對續貸業務的內部控制,在信貸系統中單獨標識續貸貸款,建立對續貸業務的監測分析機制,提高對續貸貸款風險分類的檢查評估頻率,防止通過續貸人為操縱貸款風險分類。
“不過,小微企業的報表一般都不太規范,甚至有不少是假的,監管部門事后檢查銀行是否是給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續貸難度較大。”一前銀監部門人士稱。
不少受訪人士表示,盡管大家都明白續貸也存在一定的道德風險,但在當前經濟形勢下,發展續貸也是權宜之計。
“融資環境如果持續惡化,下一步就可能引發企業破產,進而也會引發金融風險,政治局會議所強調的’六穩’中,穩就業、穩金融就排在前兩位,所以現在鼓勵給小微企業續貸也是以時間換空間。”上述大行公司部高管稱。
無還本續貸的政策出發點是好的,但為了避免“走樣”,銀行和監管部門都應加強合規管理和風控檢查。
央視新聞聯播頭條報道德州無還本續貸:穩金融實踐
“德州創新無還本續貸,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繼今年3月份,德州推行的無還本續貸業務被《山東新聞聯播》點贊后,今晚在央視新聞聯播《穩金融提高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水平》頭條新聞中,被作為地方創新舉措和生動實踐予以報道。
今年以來,金融為實體經濟穩健運行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未來還將在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同時,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今年上半年,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出臺的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各項措施,已紛紛落地。
在山東德州,一家生產辣醬的企業,貸款到期后,直接辦理了續貸業務。



德州市中椒英潮辣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謝國印介紹說:“通過‘無還本續貸’,幫我們節省了500多萬元費用。”
以往貸款到期后必須先還款才能再貸款。為了還款,企業必須先籌集一筆資金,甚至通過民間借貸拆借高息資金,給企業帶來很大的壓力。為此,當地銀監局和政府合作,選出了一批經營、信用良好的企業開展了“無還本續貸”試點。

山東德州銀監分局副局長王國恩表示:“有中小企業局的推薦,目前辦理‘無還本續貸’業務后,還沒有發現一筆不良貸款,這就實現了雙贏。”
(來源: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