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醫生”門背后,是美年健康(15.880, 0.08, 0.51%)近年來的高速擴張,相比大量財力投入到銷售擴張,在研發方面投入甚微。

作者 | 李夏
編輯 | 徐偉
近幾日,曾榮登2017年度“中國上市醫療服務企業30強”榜首的美年大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002044.SZ,下稱“美年健康”)并不太平。
這起源于,某自媒體平臺發布的一篇名為《美年大健康:如果人死了,你就只能掙一次錢了》的文章,作者自稱曾在廣州美年富海門診部工作四年,該文揭露美年健康癌癥晚期未能檢測出來、冒用離職醫生姓名、員工無證上崗、逼員工刷信用卡買體檢卡等一系列問題。
文章迅速刷爆網絡,引發消費者對美年健康的頗多質疑。隨著監管層逐漸介入,真相逐漸浮出水面,美年健康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表態:決不回避,積極整改。
“假醫生”門背后,是美年健康近年來的高速擴張,相比大量財力投入到銷售擴張,在研發方面投入甚微,甚至出現不平衡發展現象。
真爆料還是黑公關?
2014年5月4日,譚翠連入職廣州美年醫療門診部有限公司,成為銷售一部的一名客戶經理。
4年后,譚翠連以個人原因為由提出辭職。辭職后,譚翠連在某自媒體平臺發文揭露了某客戶在美年健康體檢,癌癥晚期未能檢測出來。

▲譚翠連解除勞動合同協議書
文中,譚翠連稱自己曾在工作期間聽業務員說,一名客人在美年健康體檢后報告稱沒事,但在醫院卻確診為癌癥晚期并全身抗散,后轉到中山醫的腫瘤醫院,化療放療都不能做了。
譚翠連表示,負責體檢的醫生早在2017年3月就(患重疾)走了,而美年健康卻用她的名字給無證醫生上崗用。她提醒,在廣州美年天河東分院體檢過的朋友們看看自己的體檢報告,如果彩超(包括甲狀腺,乳腺,心臟,肝膽脾胰腎,前列腺,子宮,子宮附件)的檢查者是陳飛雪,或者體檢報告上有盧珊名字的,趕緊去找其他醫院復查。
譚翠連還爆料稱,美年健康還存在逼員工刷信用卡買體檢卡等一系列問題。
很快,美年健康作出回應稱,遭遇有組織黑公關,已向公安機關報案。另外,還表示,網傳已死亡醫師陳飛雪目前仍在美年健康正常上班。文章《美年大健康:如果人死了,你就只能掙一次錢了》嚴重失實報道,是故意歪曲事實。
當日,譚翠連就告訴市界(ID:newsseeker),自己并沒有撒謊,文中的“走了”,并非指死亡,而是指辭職。“近幾日,美年上百名銷售出來辟謠質疑我說謊,我就住在涉事門診部旁邊,真的是怕,不敢再說(美年健康)。”
對于黑公關的說法,涉事自媒體平臺負責人包不同向市界(ID:newsseeker)透露,自己跟譚翠連的溝通也就是近兩日的事情,7月28日晚,譚翠連的鄰居聯系到了自己,隨后他們拉了個微信群交流,這才知道譚翠連的事情。
包不同還稱,自己是7月30日才知道譚翠連的電話,一切溝通都有微信的聊天記錄,他已將聊天截圖發給了自己的代理律師。
7月31日,譚翠連在其朋友圈再發文:“美年的同事一再質疑我說陳飛雪醫生死了撒謊,我原話是患重疾走了,意思是患重疾離開美年了。我在體檢中心求證過許多次的,再有美年的同事質疑,不要怪我說具體的。”
然而,市界(ID:newsseeker)問她所說的“具體的”指的是什么?事件還有何內幕?譚翠連則表示自己不愿再透露。
發稿前,市界(ID:newsseeker)曾致電美年健康董秘辦,詢問假醫生門風波相關事宜,但未接通。
監管介入撕開面具
該事件發生后,深交所向美年健康下發關注函,要求公司對相關問題作出說明。
7月31日,美年健康回復關注函稱,部分多點執業醫師存在因相關手續、系統及時間等原因尚未及時完成執業注冊或多點備案的情況。
美年健康還表示,隨著體檢中心日常接待客流量的快速上升,“漏檢誤檢”的極個別情況客觀存在,但比例微小,且因大多情況下客戶選擇的檢項不包含“漏檢”病癥,通常很難認定相關醫療機構的責任。
于此同時,7月30日至8月2日,廣州市天河區衛計局對涉事門診“美年富海門診部”現場執業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發現其存在部分B超檢查報告未經醫生陳飛雪審核卻由其他醫生以陳飛雪名義發出報告、檢査報告無醫師手寫簽名、以及在未取得放射診療許可前擅自開展CT放射診療活動、放射科使用未按規定進行職業健康體檢復査的人員肖浩、 盧玉萍從事放射診療工作的問題。

▲ 附有陳飛雪醫生的檢查報告
針對這些問題,天河區衛計局責令其整改,規范醫生執業行為管理,醫生親自審核并發出體檢報告;加強醫療文書管理,完善醫生手寫簽名;依法依規開展放射診療服務,放射科按要求使用職業健康體檢合格人員。
8月6日,美年健康發公告承認廣州美年富海門診部發生的相關問題,對確實存在的問題,美年健康稱決不回避,積極整改。
美年健康的擴張野心
“假醫生”門事件的爆發并非偶然,此前就有不少網友曾爆料美年健康體檢誤診、漏診、服務質量差等等問題。
比如有網友稱,“抽血一個簡單的事情,護士搞不定,兩個胳膊輪流抽,扎了三針,胳膊又紅又紫色,投訴無門,工作人員互相推諉”,還有網友稱“工作人員態度很差、多問一句話就不耐煩”等等。
種種問題背后,是美年健康作為資本家追逐市場野心帶來的后遺癥。
此前,美年健康與愛康國賓、慈銘體檢是國內民營體檢的“三巨頭”,彼時,國內體檢行業呈現“三足鼎立”格局。
公開資料顯示,美年健康始創于2004年,是一家以健康體檢為核心,集健康咨詢、健康評估、健康干預于一體的專業體檢和醫療服務集團。隨后,美年健康通過收購、合并等手段實現了急速擴張。
2015年,美年健康通過重組中小板上市公司江蘇三友,實現借殼上市。上市后,美年健康業績保持快速增長:2017年總資產、營業總收入是2015年的近三倍,凈利潤也是2015年的兩倍多。

▲ 美年健康今年財務數據/據東方財富(12.920, 0.40, 3.19%)
2017年底,美年健康收購慈銘體檢72.22%股權。自此,國內民營體檢行業變成兩強格局。
據美年健康2017年年報稱,公司覆蓋32個省市自治區、215個核心城市,已布局400余家體檢中心。美年健康目前全年體檢人次超過2,160萬,預計2021年將服務超過1億人次,是國內規模領先、分布最廣的專業體檢及醫療機構。
年報還稱,將對重點城市與全國布局雙管齊下,在鞏固一、二線城市優勢的同時,加大三、四線市場的深耕布局。
為此,市界(ID:newsseeker)聯系美年健康工作人員問詢三、四線城市咨詢加盟和代理事宜,筆者問詢了幾個三四線城市,但工作人員卻告知,“這些城市已經有美年體檢中心了,做不了。”
重銷售輕研發
一直以來,美年健康將更多的財力投入到銷售擴張,而非提高醫療技術和服務,這不禁讓人質疑其核心競爭力。
年報顯示,2014年,美年健康營業收入14.31億元。到2017年,公司營業收入已增加到62.33億元。伴隨著公司的高速擴張,公司的體檢門店、員工人數也在迅速膨脹。2015年,美年健康的員工總數是1.39萬人;2017年,這一數字已增加至3.08萬人,整整翻了一倍以上。
員工類別中,銷售人員的比重較大,2017年,美年健康的銷售人員數量為8831人,該數據在2016年為5725人。2017年美年健康的銷售費用為14.88億元,同比增長59.97%,主要是銷售規模擴大,相應的銷售費用增加所致。
然而,相比巨額的銷售費用,2017年美年健康的研發支出僅為397.53萬元。研發人員數量僅為31人,占比為0.10%,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僅為0.06%。
另外,市界(ID:newsseeker)從多方渠道獲悉,美年健康遍布各地的不少分店均是銷售人員比醫師數量多。
一位業內人士稱,美年健康屬于典型的“營銷驅動型”企業,通過營銷的方式,推出一系列套餐式服務,鼓動消費者體檢,目的就是為了賺錢。
不知經過此次輿論風波后,美年健康會不會將船頭調向。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來源: 市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