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群眾最需要,就出現在哪里

  □ 本報記者 都鎮強 楊國勝

  面對突如其來的災情,濰坊市部分受災縣市基層黨員干部沖鋒在前,保證了相關工作的順利推進。隨著災后重建階段的到來,他們有條不紊、干勁十足地進入災后重建工作,更是振奮人心、暖人心田。

  黨員沖在前,晝夜忙重建

  “連續兩天兩夜施工,終于把青泉路打通了。有了出村的路,我們的災后重建也就順暢了。”9月13日上午,臨朐縣嵩山生態旅游區銅峪中心村黨支部書記劉希端說。

  青泉路是銅峪村出村的唯一一條硬化道路。“青泉路路基被掏空、道面被沖毀,已經無法通行。”8月19日晚上,正在排查汛情的劉希端第一時間向上級部門匯報。10余臺挖掘機等機械第二天出現在了青泉路上,開挖河道,修復道路。在村黨支部帶領下,銅峪村48名黨員和施工隊一起,加班加點,晝夜奮戰,全力向前趕進度,路修到哪里,人就跟到哪里。“晚上施工時,黨員們也沒有回家的,困了就輪流到車上瞇一會,然后起來再繼續施工。”銅峪村黨支部委員牛洪法說。

  災后過去20多天,銅峪中心村黨支部成員們都是連軸轉,先是冒雨轉移村民,緊接著幫著村民清理家里的淤泥,現在又幫著村民協調恢復生產生活的事情。目前,部分受損房屋已陸續修建完畢,村民生產生活秩序逐步恢復正常。

  災害面前,黨支部就是戰斗堡壘

  “我們每個黨支部就是一座‘堡壘’,每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面對災情,全鎮黨員干部沖鋒在前、團結協作,哪里任務最艱巨、哪里群眾最需要,哪里就有黨員在發揮作用。”談起抗災救災以及災后重建工作,昌樂縣紅河鎮黨委書記劉瑩有說。

  除險加固、轉移群眾、排除澇漬、修繕道路……在紅河鎮黨委的動員指揮下,全鎮黨員干部奮戰在搶險救災的第一線,成為搶險救災的中流砥柱。臺風過境時劉瑩有和副鎮長梁其坤沿岸巡查300多公里排查險情,平原村黨支部書記崔愛建連夜加固汶河大壩,雙溝村黨支部書記張繼余不顧個人安危轉移群眾,洪福河村黨支部書記劉同先提前開挖排水溝清理河道……

  “我們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和種植大戶的示范帶頭作用,不誤農時抓緊搶種、補種和改種,組織群眾改種白菜、芥菜、菠菜等蔬菜。同時,請農技專家走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宣講,提出針對性的意見建議,幫助農民順利開展大棚生產。”梁其坤說。

  哪里有險情,哪里就有搶險分隊

  “預計9月20日前,重建任務將全面完成。”9月14日,一直靠在一線的青州市公路局局長周陽忠告訴記者,他們按照“先搶通,后修復”的原則,保障了青州市國省道公路安全暢通。

  青州市境內的國省道多處受災,出現塌方滑坡、泥石流、路基淘空、平交道口沖積、路面積水等險情。在暴雨中,青州市公路局6支應急搶險分隊一直奮戰到8月20日上午,共處置水毀塌方40余處。由于處置及時,沒有發生一起因道路水毀引發的安全事故。

  S102濟青線青州繞城段改建工程是青州市的一處在建工程,由于地處山區,地形復雜,在本次災情中損失嚴重。青州市公路局副局長高玉生指著不遠處的施工便道告訴記者:“有4.5公里施工便道全部受損,河道位置沖斷嚴重有8處。我們和施工方一塊開展恢復自救。8月26日便道能初步通行,保證了材料及機械車輛進入現場進行災后恢復工作,目前全線已恢復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