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對于國內腫瘤患者來說是好消息不斷的一年,“抗癌藥零關稅”“抗癌藥國內上市加速”……而近年來不斷擴大的醫保范圍,也讓昂貴的抗癌藥一步步走進普通工薪患者群中。

“這是今年第三次
聽到好消息”
這是68歲的濟南肺癌患者宋芳(化名)一年里第三次聽到好消息。“第一次是靶向藥零關稅了,第二次是今年8月一批抗癌藥納入山東大病醫保,現在又在國家醫保目錄里看到我用的藥的名字。”
宋芳是一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2015年確診的她,一年后開始吃靶向藥埃克替尼,因為耐藥轉吃第三代肺癌靶向藥奧西替尼。但這種救命藥價格貴得驚人,一個月5.1萬元,自費4個月就是20萬元,對于月薪只有3000元的宋芳來說,每一粒藥都壓得她透不過氣。
今年7月,宋芳聽說了“奧西替尼納入山東省大病醫保,8月1日開始實行”的消息,高興之余卻愁得夜夜睡不著。“為了省錢,兒子一個月給我買一次藥,一次就是5萬元,而我7月的藥只能堅持到20日,到8月1日還缺11片。”她不舍得花5萬元買藥,全家人四處求購別人的剩藥。“我從沒想到,這一生會因為11片藥求遍了所有人。”
昂貴的靶向藥,對于大多數工薪階層的患者來說,是沉重的負擔。但另一方面,它卻日益成為很多腫瘤患者的主流用藥和救命藥。“真的好用。”10月10日,在山大二院腫瘤中心病房,61歲的卵巢癌患者隋靜(化名)告訴記者,自己經歷了兩次卵巢癌手術,但化療已經完全控制不了病勢,關鍵時刻她用了靶向藥阿帕替尼,“病情一下子就輕了,那些病灶,大的明顯縮小,硬的也都軟了。”隋靜說,雖然國內還沒有將自己用的這種靶向藥納入醫保,但為了救命也顧不得了。“我賣了一套房子,為了救她。”隋靜的丈夫孫先生說。
咨詢靶向藥的多了
部分藥品頻斷貨
2018年,因為“醫保后降價”帶來的使用群體擴大,以赫賽汀為代表的部分抗癌靶向藥頻頻出現斷貨。
“靶向藥對于腫瘤患者的意義越來越大了,一方面給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另一方面靶向藥單藥使用,或者跟化療放療等聯合,能明顯延長生存期和改善預后。”山大二院腫瘤科副主任張在云介紹。
2016年12月,山東省將17種抗癌藥納入大病醫保;2017年7月,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下發通知,將15種抗癌藥納入基本醫保;2018年,山東省再次將11種腫瘤藥納入大病醫保。千佛山醫院腫瘤科副主任醫師梁婧舉例說,以阿法替尼為例,40mg的原價2300元/盒,按照醫保報銷城鎮職工60%,城鎮居民40%的比例,城鎮職工年花費從6.6萬元降至3.2萬元,居民降至4.36萬元;泰瑞沙降幅更明顯,從今年8月1日執行山東省大病醫保政策后,城鎮職工第一年買3贈9,報銷60%,患者全年用藥由自費20萬降至6.5萬元,第二年買2終生贈藥,患者由自費15萬元降至5.1萬元。
一些靶向藥還頻頻出現斷貨。梁婧表示,最明顯的就是索拉菲尼和赫賽汀。“索拉菲尼是用來治療腎癌和肝癌的,以前肝癌患者用的很少,除了一些不良反應,最大的原因是貴,而現在用的人很多。”梁婧介紹說,赫賽汀的價格降幅非常大,進醫保之前價格約為2.7萬元,后來經過降價到2.1萬元,納入醫保之后直接降到了7600元,降幅高達七成。“我們遇到很多乳腺癌患者,一開始讓她打赫賽汀用不起,后來擴散了趕上入醫保,這才開始用。”2018年,赫賽汀頻頻出現了全國范圍內的斷貨,“最大的原因就是使用的人多了,基數太大。但這也說明越來越多的患者真正用上了這種藥。”
國家政策落地前
按省大病醫保報銷
根據此次國家醫保局的通知要求,各省(區、市)藥品集中采購機構要在2018年10月底前將談判藥品按支付標準在省級藥品集中采購平臺上公開掛網。醫保經辦部門要及時更新信息系統,確保11月底前開始執行。
記者注意到,此次納入基本醫保的部分藥物跟山東省今年納入大病醫保目錄的藥品相同,比如瑞戈菲尼(拜萬戈)、奧西替尼、阿法替尼、克唑替尼、阿昔替尼、尼洛替尼、培唑帕尼等。屆時患者該如何報銷呢?
“這些藥物都會調整入醫保目錄。”10日,山東省社保局相關人士介紹說,將會對政策進行一個銜接,相同的藥物在國家政策落地前,會按照省大病醫保進行報銷,國家政策落地后會將這部分藥物納入基本醫保目錄進行報銷。跟大病醫保全省統籌不同,基本醫保是各地市統籌,制定各自的報銷比例。
“一般情況下,基本醫保的報銷比例會高于大病醫保,對患者來講用藥會更實惠一些,藥價還有望進一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