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東省機構改革中這個新組建的機構,其背后是經略海洋的雄心
據《大眾日報》報道,10月1日,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山東省機構改革方案》。改革后,山東省委、省政府機構共計60個,其中省委機構18個,省政府機構42個。
根據方案,改革中,“為加強省委對海洋工作的領導和統籌協調,打造海洋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組建省委海洋發展委員會,辦公室設在省自然資源廳;組建省海洋局,作為省自然資源廳的部門管理機構。”
根據《大眾日報》對山東省機構改革方案的報道,組建省委海洋發展委員會是在中央改革大框架下結合山東省實際、注重彰顯山東特色的“自選動作”。報道稱,“把機構改革與省委謀劃推進的全局性、戰略性重點工作結合起來,圍繞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鄉村振興、經略海洋等重大戰略,因地制宜設置機構和配置職能。”
也就是說,山東省在機構改革中組建省委海洋發展委員會這一“自選動作”,其背后是該省經略海洋的重大戰略。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縱觀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一個明顯的軌跡,就是由內陸走向海洋,由海洋走向世界,進而走向強盛。”山東省委、省政府在今年5月8日印發實施的《山東海洋強省建設行動方案》指出,“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非常關心山東海洋發展。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視察工作時指出,充分利用沿海的獨特地理位置,努力塑造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在東部要以發展藍色經濟、高效生態經濟為主導,建設重要經濟增長極。2018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更加注重經略海洋;海洋蘊藏著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寶貴財富,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山東有條件把海洋開發這篇大文章做深做大;希望山東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努力在發展海洋經濟上走在前列,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山東貢獻。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特制定本行動方案。”
《山東海洋強省建設行動方案》確定了山東海洋強省建設的行動方向、行動目標、行動重點等內容,提出將以“十大行動”為重點,打造“龍頭引領、灣區帶動、海島協同、半島崛起、全球拓展”的山東海洋強省建設總體格局,被認為吹響了山東建設新時代海洋強省的號角。
地處“黃金緯度”的山東半島瀕臨黃渤海,東與日韓隔海相望,西連黃河流域廣闊腹地,北鄰京津冀,南接長三角。山東海岸線長度約占全國六分之一,毗連海域與陸域面積相當,海洋資源豐富。
靠海吃海,山東開發海洋的步伐從未停歇。20世紀90年代初,山東啟動“海上山東”建設工程;新世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青島西海岸新區等陸續成為國家戰略……
多年耕耘也為山東積累了經略海洋的雄厚家底。新華社今年5月28日在題為《山東:依海而興 向海圖強》的報道中指出,山東省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劉冰介紹,山東海洋生產總值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二,在全國海洋生產總值和山東省地區生產總值中的占比均在20%左右;海洋漁業、海洋生物醫藥、海洋電力、海洋交通運輸等多個產業位居全國第一。
“山東半島是我國由南向北擴大開放、由東向西梯度發展的戰略節點。”報道援引山東省社科院院長張述存的話說,山東向海圖強,將深度融入“一帶一路”、為我國擴大開放進一步暢通通道。
新華社上述報道同時指出,“作為海洋大省,山東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秉持更宏大和開放的格局,加快邁向海洋強省,為海洋強國建設貢獻山東擔當。”澎湃新聞記者 王俊
責任編輯:張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