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之前的暗中較勁,到10月24日晚間的兩份措辭強硬的聲明,紅牛中國與泰國天絲就紅牛經營期限的斗爭徹底白熱化。
10月24日晚7點,紅牛維他命飲料(泰國)有限公司向媒體發布了一條名為“紅牛維他命飲料(泰國)有限公司正式啟動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強制清算程序”的聲明,其在聲明中稱,鑒于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的營業期限業已屆滿,紅牛維他命飲料(泰國)有限公司已于2018年10月15日依法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強制清算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的法律訴求。
該聲明以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的控股股東的名義發布,并稱“我們曾經秉持最大的誠意和耐心,花費數年的時間和嚴彬先生進行談判,但仍未能就長期存在的問題達成公平、友好的解決方案,而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嚴彬先生的持續違法行為一再讓我們倍感失望。鑒于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的營業期限業已屆滿,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規定,公司在營業期限屆滿后應進行清算并停止與清算無關的一切經營行為。因此,我們不得不依法提起強制清算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的法律程序。”
2個小時后,紅牛中國通過官方微信發布另一份內容相反的聲明予以回擊。嚴彬之女嚴丹驊授權律師事務所(Korpniti Law Offices)發布聲明稱,紅牛中國本著誠信合作的原則,已向泰方支付了近40億,許氏家族第二代繼承者不感恩、背信棄義,妄圖侵占紅牛中國權益。“紅牛中國系根據五十年合作協議設立。泰國華彬、嚴彬先生及嚴丹驊小姐一貫支持紅牛中國依據五十年合作協議經營,不曾有任何改變。嚴丹驊小姐是持有泰國紅牛股權比例第一的個人大股東。在泰國紅牛沒有召開股東會、董事會之前,任何關于不同意紅牛中國繼續經營的言論,均是涉嫌違法的、系盜用泰國紅牛名義作出,違背事實、違背法律。”
該聲明還表示,華彬方面將向全球公布1995年11月10日五十年協議及1995年12月21日合資合同(共18頁)。但截至目前,這份非常關鍵的合資合同尚未被公之于眾。
這兩份聲明相互沖突的關鍵點在于,紅牛中國到底是否擁有紅牛50年經營權、及泰國紅牛(紅牛維他命飲料(泰國)有限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到底是誰。
從過往資料中可以簡單復盤泰國紅牛與中國紅牛盤根錯節的歷史關系。
1995年,紅牛創始人許書標與嚴彬在泰國成立了紅牛維他命飲料(泰國)有限公司(泰國紅牛),雙方持股比例為許氏家族68%、嚴彬32%;同年,雙方在深圳注冊成立了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中國紅牛),許氏家族和嚴彬的持股比例分別是54.24%和45.76%,準備拓展中國市場。
1998年,中國紅牛在北京重新注冊,中國紅牛也由外商獨資企業變成了中外合資企業。正是這次重新注冊為此后的經營期限到底是20年還是50年的問題留下了伏筆。重新注冊后,中國紅牛的股東擴展至4個,分別為泰國紅牛占88%,北京市懷柔區鄉鎮企業總公司(懷柔國資委獨資國有企業)占1%,英特生物制藥控股有限公司(許氏家族獨資公司)占7%,環球市場控股有限公司(嚴彬獨資公司)占4%。折算下來,許氏家族和嚴彬,當時的持股比例分別是66.84%和32.16%。
2015年,許氏家族和嚴彬對泰國紅牛的持股比例調整為51%和49%,相應地,他們通過該公司對中國紅牛的持股比例變為51.88%和47.12%。顯然,嚴彬的話語權在逐漸增強。
但據新京報從華彬集團相關負責人得到的說法,雖然目前工商登記顯示泰國紅牛持有中國紅牛88%的股權,實際上泰國華彬(華彬集團在泰國設立的公司)才是中國紅牛實際股東和出資人,泰國紅牛僅為名義股東。因此泰國華彬實際持中國紅牛95%股份,環球市場、懷柔鄉企分別持股4%、1%。中國紅牛注冊資本增至5602萬美元并維持至今,公司名義上的股權結構保持不變。關于出資股東身份和代持事宜已經提交法院審理,暫時不便透露。
從紅牛在中國實際經營歷程中看,嚴彬及其背后的華彬功不可沒,嚴彬甚至在中國被稱作“紅牛之父”,培育了中國消費者對功能飲料的認知,并將紅牛這個單品做到了百億元的規模。
據經濟觀察報統計,許氏家族與嚴彬的矛盾激化前,紅牛在中國市場的年銷售額穩定在200億元之上,2015年和2016年的銷售額分別達到230.7億元、221.8億元。直到2017年,隨著雙方展開博弈,該數字下滑到了196億元,市場份額也從2016年63%下降到了2017年的58%。這也被視為紅牛陷入經營權之爭的結果。
實際上,華彬也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不僅成立了快消品集團引入椰子水、兒童果汁等多元化飲料產品,也創立了同樣定位功能飲料的“戰馬”。不過目前戰馬的銷售額不足10億元,遠不能與紅牛相比。
責任編輯:李彥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