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濟南一家機構組織夏令營里,孩子和家長共同體驗收獲的樂趣。受訪者供圖夏令營、冬令營,本是傳統的課外教育形式,但是近些年來,這類課堂之外的活動有了一個時髦的名字“戶外教育”或“綜合素質教育”,而且內容也是花樣百出,成為眾多父母最新追逐的教育資源。戶外教育成為一種新的課外活動潮流,戶外教育機構也呈現爆發式增長,但在行業野蠻生長下,專業師資缺乏,監管不到位成了隱憂。

圖為一家機構的海島夏令營中,針對小學生開展野外拉練。受訪者供圖圖為一家機構的海島夏令營中,針對小學生開展野外拉練。受訪者供圖

  活動項目五花八門

  家長想讓孩子體驗

  彭小河是濟南市高新區一所學校二年級的班主任,她告訴記者,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現在很多家長越來越青睞讓孩子在假期參加一些戶外教育,她的班上有43個學生,大概有三分之一參加過各種戶外教育。

  戶外教育,可以簡單理解為發生在戶外環境中、關于戶外環境的體驗式學習,叢林教育、探險課程、環境教育、歷險治療等都屬于戶外教育的分支,而具體外在形式,多是以營地或者旅行線路為主。

  在彭小河看來,學生在假期里參加戶外教育還是比較有意義的。“我們班上一個同學,一上學就哭,無法走進校園,就是離不開爸爸媽媽。”這名學生讓身為班主任的彭小河比較崩潰。不過一次戶外教育讓這名愁人的小朋友“蛻變”。“這個同學參加了一個夏令營,聽說一開始連續哭了三天,后來逐漸適應了夏令營的環境,開學之后更像換了一個人,不像原來一樣愛哭了,迅速融入了校園氛圍。”彭小河表示,戶外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2016年12月,國家教育部等11部委聯合發布了對戶外教育行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得到了來自官方和家長的認可。至此,戶外教育被真正當作一個行業來對待。學校推出各類研學旅行活動的同時,不少戶外教育機構也紛紛跟進。

  記者在山東營地教育網上看到,有20多家機構推出了各種主題的戶外教育項目,有水上運動、軍事技能、自救互救、馬術、傳統文化、誦讀經典、領袖演說、真人CS等,可以說戶外教育機構推出的項目花樣十足,選擇更加多樣化。

在濟南一家機構組織夏令營里,孩子和家長共同體驗收獲的樂趣。受訪者供圖在濟南一家機構組織夏令營里,孩子和家長共同體驗收獲的樂趣。受訪者供圖

  創業者紛紛涌入

  有的就是夫妻店

  巨大的市場潛力,讓各路創業者聞風而來,戶外教育產業迅速進入到爆發期。采訪中,“野蠻生長”是眾多從業者對行業現狀的一致評價。有數據統計,中國有1.6億中小學生,其中城鎮小學生也就是具有夏令營消費能力的約占30%,有4800萬人,這是個巨大的藍海市場。

  熱衷戶外運動的沈先生是濟南一家戶外教育的運營總監,他告訴記者,之所以創業做戶外教育培訓,還是源于朋友孩子的經歷。沈先生說,朋友的這個孩子很難管,注意力難集中,很難靜下心來好好看書,“有一次孩子參加夏令營,也是軍事化的管理,朋友說在第七天的時候,孩子就因為不遵守紀律被罰做了3600個原地起蹲,在第八天時,教官發現原地起蹲對他沒有效果,就罰他做平板支撐,在第六次的時候孩子就哭了。在以后的幾天里,朋友的孩子再也沒犯過錯,回來之后也能靜下心來好好看書了。”

  目前沈先生考取了國家戶外教育師資格證。他的機構已經有20條成熟的線路,每季都會推出新的線路,周末營大多都是濟南周邊。目前已經在青海、甘肅等地開展過營地訓練,“我們正準備開發一些國外的線路,比如孟加拉、英國的戶外線路。”沈先生說。

  記者了解到,根據中國營地教育聯盟2017年發布的《中國營地教育行業發展報告》,有30%的營地教育機構創始人來自于教育行業,其次是戶外和旅游行業等與營地有交集的領域,有28%的創始人是跨界來到了營地教育行業。據中國營地教育聯盟的調查,行業內有66%的機構都是在最近3年內才創立或涉足該領域。

  像沈先生這樣轉型做戶外教育的不在少數。沈先生表示,目前濟南有多少機構在做戶外教育,尚沒有官方統計,但是課外培訓機構或者教育機構都開始做這方面的拓展和轉型。

  國家高級戶外教育師閃電是多家營地教育機構的顧問,同時也是注冊災難救援志愿者,閃電告訴記者,現在什么人都可以來做營地教育,比如培訓機構、旅行社,或者戶外、互聯網從業人員,甚至是有的戶外教育培訓機構就是夫妻店。

  師資全靠行業自律

  行業監管尚存空白

  行業在快速膨脹,問題也隨之而來。沈先生坦言,師資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目前,國家尚沒有明確規定,要做營地教育,導師應當持有什么樣的資格證,接受什么樣的培訓后才算是具有相關資質。

  “導師的資質問題全靠行業自律,我們的導師團隊都有相關的資格證書。”沈先生說,“目前,行業中認可的相關資質主要是兩個證,一個是從戶外訓練來講,中登協行業協會‘營地指導員’資格證,此外,還有人社部頒發的‘戶外教育師’資格證。”

  而對于這些戶外培訓機構來說,在成本構成上,師資方面的支出是大頭。營地教育最基本的成本包括硬件設備和師資,而占到大頭是師資的支出。沈先生介紹,一個高級戶外教育師,在北京一天的價格能達到3000元,而在濟南,這個價格略低,也有2000多元。

  另外,在閃電看來,營地教育或者是研學旅行更強調其教育屬性。“研學旅行跟平常的旅游并不相同,其本質是教育而不是旅游或者別的什么。”而這就需要營地教育團隊除了具備有資質的導師之外,還要有一整套課程研發團隊。

  師資力量是影響夏令營品質的關鍵,還直接關系到孩子的安全,而安全就是生命線,一旦出了安全事故,對機構的打擊是致命的。

  然而,國內行業魚龍混雜,帶隊的老師也并不一定接受過專業的安全教育訓練。閃電告訴記者,國內夏令營中,曾發生中暑身亡、性侵、交通事故等。“有很多安全隱患是可以通過技術手段來排除的,有時候教師是非常好的教師,但是沒有接受過安全相關的培訓,有些安全隱患就是排查不到。”閃電說。

  另外,記者注意到,戶外教育行業在國內還屬于監管空白狀態,涉及教育、旅游和安全,但并沒有明確的對應管理部門。創業者只需去工商局注冊一個公司就能開張營業,純屬“草臺班子”。如果業務涉及旅游領域,雖然名義上需要公司具備旅行社資質,但在實際操作中也并不能嚴格執行。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玉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