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垃圾分類,山東還要過幾道坎?

  山東距離垃圾分類還有多遠?一個可以明確的時間點是,根據住建部要求,到2020年底,全國46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濟南、青島、泰安位列其中。垃圾分類迫在眉睫,但全面、徹底實施垃圾分類之前,山東還有立法、硬件設施、資金短缺、居民意識等多座大山需要邁過。

  濟寧市的仙營綠地廣場上,建設有環保驛站,居民可憑積分在此換取生活用品。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李巖松攝

  立法關

  地方法規集中推進

  泰安或于今年出臺

  有專家提出,“如果不靠立法強制執行,再等50年仍是如此!”顯然,垃圾分類,立法要先行。

  記者從濟南市相關部門了解到,目前濟南生活垃圾分類相關立法工作正在深入調研中。

  從泰安市相關方面了解到,7月2日,泰安市政府發布2019年立法工作計劃,其中第一條就是《泰安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早在2018年4月,泰安市人大常委會立法調研組就《泰安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草案)》開展立法前調研,廣泛學習了外地在垃圾分類宣傳、收運、處置情況和立法方面的先進做法,為做好《泰安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草案)》立法工作提供了重要參考。在法律責任方面,產生生活垃圾的單位和個人,未將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到指定收集點或者收集容器內的,由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責令改正;對拒不改正、情節嚴重的,對個人處以五十元罰款,對單位處以五百元罰款。目前,《泰安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草案)》已經通過市政府常務會審議,正在按程序推進。

  硬件關

  分類處理設施落后

  處理技術不夠成熟

  硬件設施是垃圾分類無論如何也繞不開的環節。

  8日召開的全省推進城鄉垃圾分類工作座談會上,省住建廳廳長王玉志坦言,“垃圾分類處理設施確實存在短板。”具體表現在分類投放、分類收集設施配套不足,分類運輸設施專業化不強、運輸能力弱??苫厥绽Y源化利用水平不高,分類處理設施建設滯后,有害垃圾處置設施短缺,餐余垃圾處理設施不足,垃圾終端處理特別是易腐垃圾處理、有害垃圾處理技術還不夠成熟等。

  除此之外,山東省住建廳城管局局長楊建武進一步介紹,由居民產生的廚余垃圾處置還很有難度,這也是全國都面臨的一個問題?!斑@個難有兩個層面,一是廚余垃圾的末端處理設施有短板,另一個是處置后的資源化利用尚沒有理想出口?!彼忉尩?,平時大家都以為廚余垃圾處理后可以堆肥,但實際是因含鹽量過高,農業部門不允許其進入農田。如果另外將鹽分提取出來,其經濟成本又要大于焚燒或填埋。所以無論是末端處理設施,還是資源化處理的技術和成本等,都還需要努力。

  資金關

  一個縣投入近億元

  青島一年投30多億

  硬件設施短板又與資金短缺有著直接的聯系。王玉志8日也談到資金短缺,“經測算,鄆城縣整縣推進垃圾分類,僅設施設備等方面的投入就需近億元。鄒城市有關方面也表示,垃圾分類設施設備等先期投入較大,且全部正常運營后每年還需要再追加2000余萬元。”

  楊建武向記者進一步介紹,硬件設施所需要的費用可能超乎很多市民想象。“以青島為例,青島從去年開始在城區范圍內布局生活垃圾分類,一年多過去已經投入30多個億,其中20多億用在末端的焚燒廠和填埋場的建設上。如小澗西綜合垃圾園區,既有原本規劃的一期、二期填埋場,又新增了生活垃圾焚燒廠?!?/p>

  8日的座談會上透露,省財政將每年安排4.8億元,支持農村環境綜合治理,推進城鄉生活垃圾分類處理。

  意識關

  百姓不太熱情

  需借鑒先進經驗

  居民意識方面,有專家表示,目前國內普遍采用的四分類法,對于居民來說不算是難事。雖不能一蹴而就,但給予耐心肯定能做到。

  但垃圾分類在我國確實存在著實際行動與認知程度差異大這一問題。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發布了《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調查報告(2019)》顯示,超九成受訪者認為垃圾分類對于我國生態環境保護是重要的,但認為自身在垃圾分類方面做得“非常好”或“比較好”的僅有三成。

  對此,濟南大學政法學院教授袁曙光認為,濟南在宣傳力度上還做得不夠?!艾F在存在的問題就是上熱下冷,老百姓對這件事不熱情,沒有太大興趣?!彼粲酰瑵弦蛲獾爻鞘薪梃b垃圾分類的先進經驗,也要與業內人士多交流。

  齊魯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