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印發《中國(山東)、(江蘇)、(廣西)、(河北)、(云南)、(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國務院官方網站最新發布了《國務院關于同意新設6個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批復》《國務院關于印發6個新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的通知》。

  其中提到,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涵蓋濟南片區、青島片區、煙臺片區,總面積119.98平方公里。

  上述意味著,山東已成為最新一批自貿試驗區的成員。

  那么,山東自貿區為什么選擇濟青煙作為片區,成為自貿區以后對山東的貿易升級、產業發展以及開放水平將會產生哪些影響呢?

  為什么選擇濟青煙作為片區

  國務院官方網站最新發布了《國務院關于同意新設6個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批復》《國務院關于印發6個新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到,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涵蓋濟南片區、青島片區、煙臺片區,總面積119.98平方公里。

  那么山東自貿區為什么會選擇濟南、青島、煙臺三座城市作為其中片區呢?

  對此,山東省商務發展研究院書記賈善和表示,自貿區是目前我國開放水平最高、體制機制最優、營商環境最好的區域,我省片區的設定肯定是選擇省內開放基礎好、發展潛力大、帶動作用突出的地方,通過對標世界最高標準、國際最先進水平,提高標桿,提高標準,加快制度創新、流程再造,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塑造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以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實現這也是國家的戰略要求。 

  濟青煙從開放程度來講,尤其是青島、煙臺在開放總量方面,在山東非常突出。濟南雖然說外貿的規模不是很大,但是它的優勢還是非常明顯的,包括教育優勢、制度優勢以及營商環境等。

  賈善和告訴記者,這樣一種布局,也是想通過濟南的開放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這也符合國家的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山東財經大學區域經濟研究院院長董彥嶺說,濟青煙作為山東“三核”城市,無論在經濟總量、產業發展以及科技創新等方面都有著不可比擬的作用。

  尤其是濟南,在一帶一路的建設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因為它是內陸交通的一個節點,而且也是南北交通大動脈的一個關鍵的節點。

  “把濟南作為自貿區的一個試點城市,也是與把濟南打造成開放性城市的戰略規劃不謀而合。”

  新的貿易業態和模式是指什么

  《總體方案》對山東、江蘇等6省提出了各有側重的差別化改革任務。

  其中,針對山東自貿試驗區,提出了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海洋特色產業和探索中日韓三國地方經濟合作等方面的具體舉措。

  賈善和表示,山東自貿區的建立對于貿易升級來說,意義重大。自貿試驗區關鍵是制度創新、流程再造,“對于整個投資貿易便利化,包括新業態、新模式以及監管模式創新都是利好。”

  “下一步對于打造制度創新的高地,激發創新創業的活力,促進新業態發展等都大有裨益。” 賈善和稱。

  對此,董彥嶺說,新的貿易形態與傳統的貿易相比,可能會發生一些變化,比如說,現在國際電商發展,尤其個性化消費品,它和過去大宗商品的貿易可能會有一些不同。

  “在營銷的模式、銷售模式上,新的業態,它可能更可以支持這種以消費為主導的新的國際貿易形式。” 從這也可以看出,未來培育貿易新模式、新形式的必要性以及其對山東經濟發展的作用。

  說到新的貿易形態,董彥嶺說,現在山東也在大力發展和國際電商相關的國際物流等相關產業。“我覺得在這方面還有很多可以開創的方面,我們進入自貿實驗區范圍了,也要把這個機會利用起來,要加強制度等方面的創新,不斷和先進區域進行對標學習。”

  海洋經濟將迎來哪些機遇

  山東是海洋大省,海洋經濟的發展是山東發展中的重要一環。

  賈善和說,從全國范圍來,山東屬于對外開放水平領先的一個區域。所以說,在山東設立自貿試驗區,也是國家整體戰略布局的一個體現。

  海洋經濟是山東的優勢和特色,通過更高水平的開放,可以促進更高質量的經濟發展,包括海洋經濟,“通過開放倒逼改革,鼓勵創新,以促進山東產業結構的升級和區域經濟的發展,這當然也包括海洋產業。”

  記者梳理文件發現,未來要求山東發揮東亞海洋合作平臺作用,區內區外聯動,深化開放合作。支持涉海高校、科研院所、國家實驗室、企業與國內外機構共建海洋實驗室和海洋研究中心等。

  董彥嶺說,實際上,建設自貿區可以讓一個區域以更低的成本,加入到國際產業的分工中去。海洋產業作為山東的優勢產業,自貿區的建立得以讓其獲得更多的進入國際市場的機會,主要是國際產業的交流的機會。

  他補充說,對山東來說,自貿區不僅會有益于海洋經濟的發展,山東還可以更好地發揮自己農業出口大省的優勢。

  正如前述所說,山東毗鄰日韓兩個國家,這兩國家對一些生鮮農產品的需求量比較大。山東農產品的貿易,在很多方面約占到全國1/4,這和日韓的市場是有關系的。“有了自貿區以后,山東的這種農業資源的優勢也會進一步釋放出來。” 

  日韓和山東貿易往來到底怎樣

  記者梳理發現,山東省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進一步加大開放力度,積極申建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打造與日韓產業對接平臺,不斷拓展山東拓展全面開放“大市場”。

  公開資料顯示,日本是山東第三大外資來源地。按照2018年聯合年報統計,全省存量日資企業1422家,營業收入719.6億元、納稅總額39.1億元、吸收就業11.9萬人;韓國是山東第二大外資來源地。根據2018年聯合年檢數據,韓國在山東現存投資企業4363家,營業收入1668.4億元人民幣、納稅總額60.3億元人民幣、吸收就業22.8萬人。

  賈善和說,怎么樣加強與區域及中日韓的區域經濟合作,更好地融入一帶一路地建設當中,是國家的戰略之一,“山東的港口優勢還是非常明顯,包括毗鄰日韓的這種區位優勢也是很明顯的。” 

  他告訴記者,過去山東和日韓的合作,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政策、環境,通過自貿區的建立,下一步山東至少在政策環境、制度環境、營商環境方面會得到很大改善,對深化與日韓的合作也是極大的利好。

  董彥嶺說,中國、韓國以及日本的產業經濟互補性比較強,更有著天然的地理優勢,更容易形成更高程度的開放性格局,“山東乃至中國,在這當前國際貿易投資環境中,應該爭取主動,這一點很有意義。” 

  自貿區與其他規劃有哪些不同

  山東致力于區域的發展的弦歌聲聲不輟。

  山東不缺經濟帶,也不缺城市群,半島都市群、藍色經濟區、魯南經濟帶、黃河三角洲,這無不助推區域經濟的發展。

  記者梳理發現,山東半島城市群2005年的規劃,最早提出的版本是8個城市,以青島、濟南為首。

  2011年1月4日,國務院批復《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標志著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試點工作進入實施階段,也標志著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國家層面海洋發展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魯南經濟帶是山東省區域經濟的重要板塊之一,對于促進全省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此外,21世紀初,山東在三角洲基礎上,把東南側濰坊、德州、淄博、煙臺市的部分地區規劃為“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成為山東省新的經濟增長點。 

  賈善和表示,山東自貿區的建立,一方面是原有區域念發展理的升級,另外一方面也是更好地使自貿試驗區域政策和其他政策協調發展,實現倍增的效應。

  “如果是自貿區,這個政策相對來說,更有針對性,尤其在劃定的自貿區范圍,它可以有一個免稅的加工區存在,這樣的話,它的作用就會更明顯。”董彥嶺說。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吳浩 實習生 曹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