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24時,濟南將正式停止供暖。自2008年濟南市實行“看天供暖”制度以來,本采暖季為停暖時間最晚的一次,更是成為“史上最長供暖季”。沒有了乍暖還寒之際的“倒春寒”,市民們感到今年濟南春天尤為溫暖美好。

家里暖氣熱了,居民過了一個暖冬。資料片家里暖氣熱了,居民過了一個暖冬。資料片

  濟南供暖持續至今,沒有了“倒春寒”苦惱

  “現在都4月了,暖氣片還熱著,真沒想到今年供暖這么長時間。”70歲的韓華(化名)家住玉函路一小區。年事愈高,愈不耐冷,受不了北方“倒春寒”,韓華與老伴索性在海南置辦了房產,夏、秋季在濟南,春、冬季去海南療養。

  老兩口今年原本計劃一直在海南呆到4月,限于疫情,老兩口于2月底不得已回到濟南。回家后的1個多月至今,家中的暖氣片一直熱著,感覺不到往年此時屋內絲絲涼氣,韓華頗欣慰,“今年的供暖真好,一直持續到四月天,即便眼下停暖,天氣那么暖和,也不會感覺到冷了。”

  “前些年,停暖后一定要用段電暖氣,今年都沒拿出來用。后面幾天天氣也暖和起來了,算是溫暖過渡。”比起韓華老兩口的候鳥式過冬,佛山苑小區的丁女士自打2014退休后還沒離開過濟南。

  對照往年,今年4月家中暖氣還溫和的現狀,丁女士滿意之余還有些意外,“去年11月初暖氣片就熱了,一直到現在,足足有5個月。”延長供暖這么多天,自己沒多掏一分錢,丁女士頗覺實惠,這種關懷讓她感覺到疫情當下,生活在濟南的寬慰、美好。

  “別小看這點溫度,在這個‘倒春寒’的時節很關鍵。”從三月下旬到現在,70多歲的張大媽每天一早都會摸摸自家的暖氣片,往年乍暖還寒之時,對于身患腿疾的她,頗為難熬,今年卻并沒有那么難過。

  “我腿不行,怕冷,遇陰冷天愛抽筋,往年停暖后在屋里就得捂得嚴嚴實實,今年行了,整個3月在屋里穿一件就行,也沒感冒。”老人說,屋里是暖的,心里也是暖的。

  “看天供暖”實行12年,今年停暖延期時間最晚

  自2008年濟南市供熱實行“看天供暖”制度以來,每年3月中旬,“延長供暖”都會成為百姓議論熱點。根據《濟南市城市集中供熱管理條例》規定,濟南市區采暖期起止時間為當年十一月十五日至次年三月十五日,根據氣候變化,決定提前或者延長供暖時間。

  結合數據分析,“看天供暖”這一人性化供暖方式自頒布以來的十二年間,濟南市幾乎每年都有延長供暖。

  2009—2010采暖季,停暖延長至3月20日;2010—2011采暖季,停暖延長至3月18日;2011—2012采暖季,未延長;2012—2013采暖季、2013—2014采暖季,停暖都適當延長;2014—2015采暖季,不少熱企延期供暖到20日;2015—2016采暖季,停暖延長至3月22日;2016—2017采暖季未延長;2017—2018采暖季,延期至3月20日;2018—2019采暖季,延期至3月27日。

  至于今年,截至4月3日,千家萬戶暖氣片傳遞出來暖乎乎,多家熱企尚未公布停暖通知的現狀,無疑證明著今年的延長供暖期時間已創下了一個新紀錄。

家里暖和了,居民豎起大拇指。資料片家里暖和了,居民豎起大拇指。資料片

  問及供暖延期如此之長,濟南市一家熱企工作人員認為,根據往年慣例,今年3月中旬濟南其實就已經具備正常停暖氣的條件,“但考慮到疫情防控的特殊性,再加上3月下旬出現的降雨、降溫天氣,所以供暖時間一再延期”。

  “這體現出,疫情當下,政府對于市民的關懷。”濟南社會學家劉學斌認為,城市供暖事關千家萬戶,是大眾城市生活中最基本需求,此次延期停暖時間之長,體現出了濟南政府的責任與擔當。

  告別了蜂窩煤時代,延長供暖也惠及到“孤島小區”

  “集中供暖就是好,不然這個時節,家里早就冷冰冰了。”摸一摸家中暖氣片,溫暖從手上傳遞到孫華(化名)心里。“今年的冬天格外溫暖。”不只是孫華,陳家樓小區眾多業主都有如此感受。

  2019年,陳家樓小區正式加入市政集中供暖,告別了往年壁掛爐、蜂窩煤采暖時代。“每年支出的費用近2500元,可家中溫度也只能保持在19度左右。”回想往年家中此時溫度,在對比今年,孫華直言“今非昔比”。

  而加入市政集中供暖首年,便享受到如此長時間的延長供暖服務,更讓孫華等業主們意想不到。“花的錢少了,而且供暖時間還比以前長了。”往年為了節省錢,孫華一家往往3月初就不再用暖,而加入集中供暖后,供暖時間長了,錢還花的少了。

  用戶冷暖一直以來都是濟南各個熱企最深切的牽掛,作為供暖“老大難”的老舊小區一直也深受大眾關注。根據濟南市委市政府要求,這個供暖季濟南熱企繼續發力,破解“孤島小區”供熱難題,讓更多的老舊小區加入了集中供暖這個大家庭。

  除了陳家樓小區,濟南熱電解決了緯北社區、王官莊小區、吉爾西苑、明星小區等102個老舊小區134萬平方米,涉及1.6萬戶的供熱問題。

熱企工作人員解決居民供暖難題。資料片熱企工作人員解決居民供暖難題。資料片

  而濟南熱力在此方面也持續發力,為保障用熱,濟南熱力把解決老舊小區供暖問題作為頭等大事,2019年解決了老城區23個“孤島小區”的供熱難題。

  清潔取暖擔當“主力軍”,綠色供熱保障用戶無憂

  隨著技術改革,盡管市民直觀感覺到家中的溫度變化不大,但熱企們的延長供熱,往往會根據室外的氣溫情況,靈活調節供熱系統的供熱溫度,實行“彈性供熱”,如此既節能,也保證市民家中的溫度適宜。

熱企工作人員檢查供暖設施。資料片熱企工作人員檢查供暖設施。資料片

  對照往年,國家環保標準越來越嚴格一級煤炭減量政策的實施,讓清潔取暖以成為濟南市供熱的未來大趨勢。

  為探索空氣源熱泵規模化使用方案,濟南熱力集團與歐適能洽談成立合資公司,與德國斯博亞創公司建立合作關系,并將此應用于現實場景。利用空氣源熱泵,濟南熱力解決了鳳凰城幼兒園、華夏幼兒園等供熱問題,采用大溫差熱泵供熱解決方案提升了明湖白鷺郡、鑫苑國際小區供熱效果。

  除了探索新技術,濟南各家熱企在節能減排上更是做足文章。2019,濟南熱電新改、擴建了12臺水煤漿燃煤鍋爐;投資1億元對全公司煤場、灰渣場進行了全封閉,有效降低了無組織揚塵排放。目前公司所屬燃煤鍋爐、燃氣鍋爐大氣污染物全部實現穩定超低排放,同時大力推廣應用工業余熱利用供熱及新能源供熱。

  黃臺電廠煙囪冒出的陣陣白煙,一直以來都是周邊居民的關注焦點。“那些白煙其實是煙氣脫硫用石灰水中的水受熱蒸發,在煙囪出口遇冷凝結成的水蒸汽。”黃臺電廠相關負責人表示,煙囪中冒出的水蒸汽,對環境沒有一點危害。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對全廠四臺機組進行技術改造,總的供熱能力達到5300萬平方米。兩臺高背壓機組、兩臺切缸機組和中心供熱站共同構成了一套互聯互備,相互支援的供熱系統,“這個供熱季,黃臺電廠主要煙氣污染物排放指標一直保持非常好的水平。”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杰 張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