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黃渤海新區發展規劃》《臨沂沂河新區發展規劃》印發

  山東四大省級新區全部亮相

  2022-01-01來源:大眾日報 03版

  □記者 王建 報道

  本報濟南12月31日訊 近日,省發展改革委印發《煙臺黃渤海新區發展規劃》《臨沂沂河新區發展規劃》,加上此前印發的《德州天衢新區發展規劃》《菏澤魯西新區發展規劃》,山東四大省級新區全部亮相。

  規劃明確了煙臺黃渤海新區、臨沂沂河新區的空間范圍。煙臺黃渤海新區東至福萊山街道峨嵋山路,南至南王街道、劉家溝鎮南邊界和榮烏高速,西至北溝鎮西邊界,北至南王街道、新港街道和北溝鎮北邊界,包括大季家街道、新港街道、劉家溝鎮全域和福萊山街道、古現街道、南王街道、潮水鎮、北溝鎮、大辛店鎮、大柳行鎮部分區域,規劃陸域面積499.45平方公里、海域面積948.68平方公里。

  臨沂沂河新區東至沭河及相公街道、鳳凰嶺街道、太平街道東邊界,南至分沂入沭水道,西至沂河及白沙埠鎮西邊界,北至205國道,包括河東區芝麻墩街道、朝陽街道、梅埠街道、九曲街道、太平街道、鳳凰嶺街道、相公街道和蘭山區白沙埠鎮,規劃面積496平方公里。

  規劃分別確定了煙臺黃渤海新區、臨沂沂河新區的三個戰略定位。煙臺黃渤海新區定位為打造面向東北亞高水平開放戰略樞紐、海洋強省示范區、全國高端裝備制造基地,將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制造、現代海洋、新光電三大主導產業,形成以“藍色動能”和“高新動能”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

  臨沂沂河新區的戰略定位為打造對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戰略橋頭堡、魯南跨越發展示范引領區、產城深度融合綜合試驗區,將聚焦智能制造、現代物流等重點產業領域,打造智能制造產業創新基地、現代物流樞紐經濟高地。

  在功能布局上,煙臺黃渤海新區將構建形成“一軸兩帶五單元”的總體布局。一軸即G228城市中心功能聚集軸,兩帶即濱海旅游休閑發展帶和山體生態保護發展帶,五單元即按照服務規模20—40平方公里、服務半徑5公里,構建五個產城融合單元。

  臨沂沂河新區將構建形成“一帶兩軸七組團”的總體布局。一帶即發揮沂河引領發展作用,構建水城相依的綜合發展帶;兩軸即發揮北京路、華夏路內接外聯作用,打造貫通東西的兩條發展軸;七組團即依托沂河綜合發展帶,規劃布局高鐵物流園區、相公科創園、臨沂綜合保稅區等特色產業創新組團。

  圍繞功能布局,煙臺黃渤海新區起步區將圍繞“一心兩翼”的功能布局,重點實施打造一批智能化園區、招引一批重點產業、布局一批重大項目、建成一批基礎設施、設立一批引導基金等五大工程。臨沂沂河新區起步區將圍繞“一心、兩軸、六區”的總體布局,重點實施創新能力提升、產業強鏈補鏈、公共服務提質、交通設施優化、綠水生態塑造、智慧中樞打造等六大工程。

  規劃明確了兩個省級新區“十四五”時期的發展目標:到2025年,煙臺黃渤海新區GDP達到1700億元,海洋生產總值達到1000億元,“四新”經濟占比達到40%以上,常住人口規模達到65萬人左右,再造一個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體量,成為東北亞區域性開放高地、數智新區、海洋新城。臨沂沂河新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00億元左右,“四新”經濟占比達到43%,常住人口規模達到80萬人左右,建成全省領先的智能制造、現代物流產業集群,成為魯南經濟圈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說,設立煙臺黃渤海新區、臨沂沂河新區是山東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創新實踐、構建“一群兩心三圈”區域發展格局的戰略選擇和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優勢的重大舉措,同時還是破解新區所在地發展瓶頸的關鍵一招,“在煙臺設立新區,有利于破解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空間不足問題,推動福山區、蓬萊區融合發展,打造面向東北亞高水平開放戰略樞紐。在臨沂設立新區,有利于破解沿沂沭河南北狹長、東西狹窄的問題,實現沂河、沭河兩河縱深發展,打造對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戰略橋頭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