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了半年之久的IPO(首次公開發行)專項財務核查的自查工作終于5月30日收官,“泄洪”效應明顯的同時,證監會受理企業IPO申請的工作也大步展開。
證監會最新披露的主板及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報企業基本信息情況表顯示,截至5月31日,11家企業新進入IPO初審名單,其中包括凈資本規模最大的未上市券商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泰君安”)。
至此,兩市待審及過會待發的企業數量為666家。
國泰君安曾計劃
A股融資100億
申報表顯示,國泰君安A股IPO已進入初審,擬在上證所掛牌上市,保薦機構為銀河證券。
據公開信息顯示,作為凈資本規模最大的未上市券商,國泰君安至去年底的總資產為1060.88億元,凈資產317.23億元;2012年營業收入77.99億元,凈利潤24.9億元。
早在2007年,國泰君安就曾提出公開上市計劃,2008年2月首次進入上市輔導期;2008年3月,證監會明確證券公司“一參一控”政策,國泰君安的上市進程被迫止步。2010年7月份,國泰君安轉道至港交所,當年子公司國泰君安國際在港的融資19.39億港元,而計劃中A股IPO的融資規模約為100億元。
在2012年3月,國泰君安完成了股東股權轉讓登記,其獲得A股上市資格的障礙基本掃清。2012年12月11日,國泰君安發布了上市輔導公告。
據接近國泰君安證券A股IPO人士向早報記者表示,何時能夠登上證監會發審會并不好說,因暫停了7個月之久的A股IPO審核至今未有重新開閘的時間表。“國泰君安在公司治理的各個方面均已符合證監會對證券公司的上市要求,因此不需要特批,就看IPO排隊企業誰能盡快完成證監會的意見反饋。”該人士稱。
除了國泰君安之外,東方證券、國信證券、第一創業證券、中原證券、浙商證券、東興證券,包括銀河證券均在排隊進行A股IPO,總體融資規模將會超過200億元。
83家企業已過會待發
除開國泰君安進入初審之外,還有10家企業也進入了到了初審行列。
具體看,中國建材檢驗認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擬在上證所掛牌,北京兆易創新科技、上海亞虹模具、廣東紅墻新材料、蘇州市世嘉科技、寧波天龍電子計劃登陸深交所主板或中小板,而深圳市優博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未來寬帶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市愛司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華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則欲登陸創業板。
據北新建材(000786)2012年年報顯示,中國建材檢驗認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為中國建筑材料集團有限公司的孫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國務院國資委。
由此,目前已經過會或待審的IPO企業已達666家。其中,已過會待發的企業有8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