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天然氣供應緊張,國外進口價格面臨漲價壓力。6月本是天然氣的傳統淡季,卻陷入內外夾擊之中,天然氣價格倒掛矛盾凸顯。業內認為,目前天然氣價改正迎來最好時機。而相關內部人士透露,今年能源領域改革天然氣將是重頭戲,市場倒逼之下,天然氣價改有望提速。
目前,國內天然氣價格采取成本加成定價的方式,價格不能體現出需求變化和國際市場情況,價格倒掛現象嚴重,天然氣進口商積極性大受打擊。雖然企業進口積極性不高,但是用氣量卻在不斷增長,導致近期部分地區出現天然氣供應緊張,國內LNG (液化天然氣)價格出現上漲。卓創資訊監測顯示,截至6月18日,全國LNG工廠、接收站出廠均價為4361元/噸,月初定價后再度上漲145元/噸。5月初,局部地區管道氣供應緊張問題開始出現,LNG工廠氣源不足開工率低導致LNG市場供應緊張,截至目前價格累計上漲304元/噸。6月19日,國家發改委下發《關于進一步做好當前天然氣供應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進一步促進供需平穩運行,保障迎峰度夏、度冬天然氣供應。
國外天然氣進口也面臨漲價。近日印尼與中海油的長約合同重新談判,中海油內部人士向媒體證實,進口印尼東固LNG協定漲價幅度70%以上。業內分析,印尼是我國主要的天然氣進口國,此舉將提高進口天然氣價格,國內天然氣價格倒掛將更加嚴重。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目前正是推進天然氣價改的合適時機,一方面,經濟增長放緩,能源市場表現疲軟,此時推出改革對市場影響較小;另一方面,目前天然氣在整個能源占比中還較少,價改整體影響相對還不是很大,隨著占比越來越高,改革難度也將越來越大。此外,現在北方各地都在推行供暖煤改氣,估計天然氣冬季用量將快速增長,現在改革正是時候。
對于天然氣價改方向,林伯強表示,天然氣定價未來采取市場凈回值方法定價的可能性最大,這種定價方式可以反映出天然氣的市場變化和可替代能源品種情況。在專家看來,雖然天然氣價改勢在必行,但考慮到民眾承受力,價改可能分幾個階段來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