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的不僅是博士生、碩士生,還有本科生甚至高中生。”作為青島藍海股權交易中心副總經理,雷洪志用了這樣一個比喻闡釋了區域股權交易市場服務眾多小微企業,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基石的意義。
青島四板的“時”與“勢”
2013年全國區域股權交易市場進入浴火重生高潮期,雷洪志認為,這反映了中國資本市場對接國際經驗、市場自身體系發展沿革,以及經濟發展轉型現實需要三個維度的時代特征。
區域股權交易市場,是一個并不新的新名詞。早在1993年至1997年,山東等地的產權交易市場就已經非常活躍,當時的山東產權交易所、淄博自動報價系統的交易量一度占據全國的半壁江山。但在1998年,國家為防范金融危機,對全國產權交易市場進行清理整頓,山東省產權市場關閉。然而,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一部分,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是不可或缺的基礎。2012年下半年,證監會出臺《關于規范證券公司參與區域股權交易市場的指導意見》,這成為區域股權交易市場重生的政策背書。2013年,區域股權交易市場進一步提速,上半年遼寧、深圳和佛山分別設立了股權交易中心。此外,甘肅、江蘇、北京、福建等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也在籌備中。“時”、“勢”造英雄。2013年全國區域股權交易市場進入浴火重生高潮期,雷洪志認為,這反映了中國資本市場對接國際經驗、市場自身體系發展沿革,以及經濟發展轉型現實需要三個維度的時代特征。“伴隨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發展,證券市場管理層的思想意識水平和監管能力都有了明顯提高;海外多層次資本市場推動企業發展的經驗,為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鑒;更重要的是,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滿足地方中小企業金融服務需求,已經成為各級政府亟待解決的重點工作。地方股權交易市場作為主板、二板、新三板之外的有益補充,對于解決中小企業特別是創業期企業數量多、融資難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不同規模、不同類型、不同成長階段的企業需要差異化的金融服務。從美國經驗看,場外市場是整個資本市場的基石。整個資本市場呈金字塔結構:處于塔尖的紐交所,上市公司數量約2800家,中間的納斯達克約5000家,塔底的場外市場(OTCBB和粉單市場)有8000家以上。而我國和青島市資本市場結構均為倒金字塔形。“即使是新三板已經向全國放開,在輔導券商和管理部門人力有限的約束下,也不可能完全解決全部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雷洪志表示。
根據青島市金融工作辦公室的統計數據,2013年以來,我市有6家企業上報首發申請材料,5家企業基本完成境外上市架構,年度上市融資達到22.7億元。新三板儲備企業達到170家,有5家企業上報了電子版預審材料。“大量的小微企業依然存在既難以通過銀行貸款獲取間接融資,也無法從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難題。企業的現實需求為青島藍海股權交易中心提供了差異競爭、錯位發展的重要機遇。青島藍海股權交易中心創立,意味著我市已基本形成包括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等在內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提升了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廣度和深度。”市金融工作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核心提示
“藍海”二字有深意
聚集藍色產業、輻射藍色經濟區。在政府監管、券商主導、市場化運作原則下,中信萬通承擔了青島四板的實際設計和運營。本地券商參股模式,也被實踐證明是目前中國區域股權交易市場最有效率的模式。
青島四板市場取“藍海”二字,頗有深意。“一方面,我市海洋生物、海洋工程等藍色經濟產業發展獨具特色,這類產業普遍屬于新材料、新技術等符合國家產業導向的新興經濟領域,成長預期較好,但處于發展初期的新興產業企業,容易出現資金短缺問題,引入這類企業進入青島四板市場,容易得到投資機構的青睞;另一方面,從城市輻射能力看,青島定位于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核心區龍頭城市,未來青島四板市場具備從青島本土向周邊市場擴張輻射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四板這個立足服務地方經濟的細分市場中,作為青島唯一獨立法人資格證券公司,在企業資源和政策資源方面,具有天然優勢。同時,中信萬通布局山東和河南兩省,作為中信證券(600030,股吧)全資子公司,背后又依托了母公司資源,中信系券商全國200家營業部的市場覆蓋程度為青島區域股權交易市場做大做強駛入“藍海”打下基礎。
中信萬通證券在青島四板市場中的天然優勢,在青島藍海股權交易中心股東結構中可見一斑。按照“政府監管、券商主導、市場化運作”原則,該中心由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中信萬通證券有限責任公司、青島擔保中心有限公司、青島全球財富中心開發建設有限公司5家單位出資設立,注冊資本5000萬元。其中,中信證券、中信萬通合計持股40%,國信證券持股20%。券商共計持股60%體現了“券商主導”原則,而國信證券作為財務投資者參與,中信萬通又是中信證券全資子公司。這個股權結構預示著青島四板的實際設計、運營主要由中信萬通證券負責。
值得注意的是,區域券商參股模式,正是目前中國四板市場經實踐證明效率最高的模式。目前,中國四板市場主要模式包括:(1)產權交易機構主導模式。一般由產權交易機構聯合區域內大型國有投融資平臺、投資公司、金融機構等共同設立,如天津股權交易所。(2)地方政府主導的事業單位模式。此類區域股權市場由地方政府負責監管,如齊魯股權交易托管中心為正縣級事業單位,由山東省金融辦管理。(3)地方國企主導模式。如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源于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的股權托管中心,后通過增資擴股由上海國際集團控股。(4)券商主導模式。典型案例為深圳前海股權交易中心,有三家深圳本地券商中信證券、國信證券、安信證券共同成為前海股權交易中心主導者。其中中信證券持股27.03%,國信證券持股22.52%,安信證券持股18.02%。三家證券公司合計持股比例67.57%。截至2013年六月份,深圳前海以1355 家掛牌企業規模上位居全國區域股權交易市場首位。
民生證券認為,本地券商對參與區域股權市場積極性很高,同時,許多券商有明顯的地域性特點,加上業務上的專業性,因此,區域券商參股區域股權交易中心,將是未來的主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