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朝新
聽說湖南桂陽縣黨政官員對民眾開門辦公并公布手機號,好奇心一下子被勾起來了。
最近幾年,因工作的緣故,基本都在關注基層官場。所到之處,黨政機關辦公樓無不嚴防死守。這真是奇聞。別說省市一級的官員了,就是縣委書記、縣長這些基層官員,很多老百姓也只能在電視里見到。
官員們將自己的辦公室向民眾敞開,究竟有多可怕?我去了桂陽,試圖找到答案。當地官員對我的到來十分不安,大意是:你是出了名的愛做監督,領導們很擔心啊!
不諱言,這些年我確實做了很多監督官家的報道,但向來實事求是,該批評的批評,該贊揚的贊揚,從不為了批評而批評。我告訴他們:我對你們向老百姓開門辦公的做法,很感興趣,希望弄清楚這么做究竟有多難,為什么其他地方不做或做不了。話說得很直接了,這就是一個相當給力的正面稿。
地方官們仍很不放心。我拒絕了地方政府提供他們覺得夠規格的住宿。一個同事開玩笑說,咱這屬于自帶干糧去表揚人家。時下的輿論環境,總讓一些地方政府覺得,一個長期做輿論監督的記者來訪,十有八九是來捅婁子的。
經十天左右的明察暗訪,記錄了一些細節:
桂陽縣縣委書記、縣長掛牌辦公,老百姓可很容易進縣委縣政府的辦公大樓找到他們;官員們還公布了自己的工作領域和手機號,辦公室找不到的話,可電話預約或直接電話訴苦。過去,當地縣委書記、縣長都“潛伏”在他們的辦公樓內,老百姓難以進去,進了也找不到縣委書記、縣長埋伏在哪個門后,手機號碼自然也保密。即便如此神秘,當時的縣委書記居然曾遭劫遇刺;而如今開門辦公,新任縣委書記也沒挨過打。
這種對比未必精準,有什么科學的邏輯,但頗有意味。民意民情,疏還是堵,關乎民眾利益,其實也關乎官員們自己的利益。堵的結果是,情緒失控的民眾會淹了自己,也會波及官員。
為保障官員們的安全,當地在縣處級官員集中辦公大樓的三樓安裝了20個攝像頭,縣委書記的辦公室門口就有3個。基于時下國情之復雜、基層民情之郁結,還真的很難有縣委書記能自信到完全不設防。所以,看到縣委書記辦公室門口的三個攝像頭,一點都不意外。正是密布的攝像頭,讓我相信了桂陽的開門辦公是真的。若只是表面文章,他們不會安裝這么多攝像頭。攝像頭的存在,也確實說明了當下一些地方,基層的干群關系之緊張。
桂陽縣委書記力推開門辦公,當地大部分官員不敢公開反對,但各有擔憂。有的建議修圍墻,封閉管理,有的在自己辦公室另安攝像頭。我曾與湖北鶴峰縣委書記楊安文聊過縣委書記的權力,他說當縣長時想撤一個鄉鎮書記都難,當了書記權力大不一樣,什么都能管到。現實就是如此,在一個縣里,縣委書記的權力能讓有異議的官員都閉嘴。這里面的問題很明顯:縣委書記若決策正確,自然無話可說,若決策錯誤,怎么辦?如何有效監督縣委書記,難題待解。
在如今的桂陽縣,干群關系緩和,信訪減少,一個農民可以在副縣長辦公室拿他的茶葉給自己泡茶而不被呵斥攆出。縣委書記接訪,有人聲音大,其親屬會提醒:你不要這么大聲,影響不好,別人會以為我們在吵架。在我看來,這就是一場政治素養提升的培養與訓練:官員們在六年多的開門辦公中學會了如何面對找上門的老百姓,老百姓則學會了如何有序理性找官員們伸冤訴苦。結果自然雙贏:去北京上訪的少了,地方的矛盾少了。
桂陽縣委書記李向陽也當面跟我說了他的反思:凡事找領導,這還是人治。說得好,這當然是人治。怎么辦,怎么法治,大家一起想辦法吧。
李向陽和他的同僚們用行動證實,開門面對老百姓,并不可怕。經過陣痛,整個社會會穩定很多。但耐人尋味的是,桂陽開門辦公已六年,周邊縣市至今無一公開表示學習。
有價值的細節還很多,不一一羅列。總之,我覺得桂陽能做到上述這些,難能可貴。媒體,當然應該多監督,但對基層政府邁出的小步努力,鼓勵很重要,也很有必要。
十年的媒體工作中,常遇到這樣的情形:某地新政,往前邁出了一小步,媒體若以找毛病的眼光去對待,自然能找出若干毛病,報道出來后讀者罵、臨縣笑、該地上級責。結果,此地邁出的一小步又縮回去了。媒體的監督若總是帶來這樣的結局,未必是失敗,但絕對不是成功。
這是一種無奈。今日,權力部門若自覺想往前走一小步,那我們就得哄著他們往前再走一大步,或者讓其他權力部門也跟進往前走。若只是因為這一小步走得并不那么優雅,就一巴掌扇過去,權力自然后退,繼續自娛自樂,那老百姓就只能繼續挨著了。
(作者系資深媒體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