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轉自東北新聞網2010年9月2日稿件
洋馬只懂英語指令
8月26日,從北京來旅游的陳先生來到女騎警基地,當馬術教練從馬廄里牽出一匹高頭大馬時,自認為騎術不錯的陳先生牽過韁繩習慣性地喊了兩聲:“去,去!”他想給馬下達走的指令,不料這匹馬一動不動,教練笑著告訴他,這是一匹外國馬,聽不懂中文指令,而且駕馭中外馬匹的很多習慣也是不一樣的,教練和女騎警們都需要學習和掌握英語指令。當教練喊了聲“Come on”時,這匹馬撒開四蹄開始奔跑。
軍刀閃亮嚇壞警馬
在一次進行21匹馬合成隊形演練時,就發生了一次小意外。一聲“向右看”的口令發出后,女騎警們一起拔出軍刀行持刀禮,正午的陽光直射在21把軍刀上,刀光閃閃,加上軍刀出鞘的一陣錚錚聲,幾匹剛參訓的馬立刻變得煩躁不安起來,一匹警馬驚得狠狠地尥了幾蹄子,將背上的女騎警摔在地上,致右臂和右腿肌肉挫傷。
隨著大連女騎警聲名遠播,女騎警基地也逐漸受到關注,為滿足廣大游客的要求,大連市公安局將女騎警基地對外開放,成為大連的又一大景觀。近日,記者兩次來到女騎警基地,聽女騎警們講述背后的故事。
騎摩托的女巡警跳上馬背變騎警
大連市公安局巡警支隊女子騎警大隊成立于1994年12月,是全國公安機關成立最早的一支騎警隊伍。據副大隊長谷彩玲介紹,到歐洲考察后,時任大連市長薄熙來認為大連是一個開放程度較高的旅游城市,又有很多重要會議和節慶活動,有必要成立一支女子騎警隊伍,就這樣大連女騎警誕生了。“當時我們已經有女巡警了,主要駕駛警用摩托在市內主要街道和廣場巡邏,為了成立女騎警大隊,特意從21名女巡警中挑出6人進行騎馬訓練。 ”
據了解,女子騎警大隊剛組建時,選用的馬匹全部是從歐洲購買來的名貴純血馬,騎手和馬需要一個相互適應的過程,谷彩玲說,女騎警們都非常年輕,一開始對馬和馬廄的味道并不適應,為此大家想了很多辦法,除了天天給馬洗澡,還有人從家里帶來自己用的洗發水給馬用,這樣一來馬身上的氣味也變得好聞多了。
女子騎警大隊在成立之初就接到了一項緊急任務要在組建3個月后參加第八屆國際服裝節開幕式。“這6名女巡警騎慣了摩托車,剛開始接觸馬匹時非常不適應,經常摔傷,有一個人因為受傷不得不退出訓練,由新人補充進來。 ”
經過為期3個月的訓練,女騎警們圓滿完成服裝節開幕式上繞場一周的列隊展示,受到各級領導及群眾的一致好評和贊譽。第一代女騎警陳玉娟回憶說:“進入會場的時候,市民對著我們歡呼雀躍,我第一次為自己是一名女騎警而驕傲。 ”
當女騎警要過數關 幾乎千里挑一
女子騎警大隊大隊長宋欣介紹,大隊發展至今共招收了5批女騎警,第一批女騎警是從巡警中挑選出來的,此后的幾批都是經過嚴格考核選拔后,擇優錄取,要經過筆試、體能測試、面試、體檢、政審等項目的考試,試用3個月考核合格后才正式錄用。谷彩玲回憶說,女騎警成立后很受歡迎,想當女騎警的人也越來越多,前幾次招聘時競爭非常激烈,“毫不夸張地說,幾乎是千里挑一! ”
徐珩,2000年第三代女騎警,如今仍在隊中當口令員。徐珩說,她是2000年8月看到報紙上刊登的招聘“見習女警”廣告后報名參加考試的,通過了5次嚴格考試后,徐珩才從近800名報考者中以第二名的成績脫穎而出,得到了填報志愿的機會。
填報志愿時,徐珩最后選擇了騎警,這讓許多人都感到很詫異。原來,徐珩小的時候曾因為馬而受傷,暈倒在地,從此之后徐珩就對馬有了一種懼怕心理。徐珩說,當時女騎警是大連街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應聘女騎警就是因為這份工作對自己是一種挑戰。終于,徐珩如愿以償地成為了大連第三批女騎警,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她成為騎警方隊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指揮員。
從香港空運馬匹包機費約150萬
在女騎警基地,每個馬廄門口都掛著標牌,上面記錄著每匹馬的自然狀況,包括名字、馬號、出生地等。負責訓練的副隊長宋健告訴記者,目前基地有85匹馬,其中70多匹是香港賽馬會免費贈送的退役馬,這些馬中有國產馬,也有很多外國馬。宋健介紹,香港賽馬會的賽馬每匹價格一般在100萬元至400萬元之間,這些賽馬即使退役了仍價值不菲。
在騎警大隊工作了10多年的宋健稱,10多年來,有5批次馬從香港運到大連,四次空運,一次陸運,空運時通常使用波音747,每3匹馬并排裝進1個箱子里,一次大約能運20多匹。宋健介紹說,運馬的包機費用大約為150萬元,“馬一路上挺遭罪,有的還暈機,上飛機前3個小時就不再給它們吃東西了。 ”
宋健介紹,馬是分產地的,一旦換了環境,它們需要很長時間來適應。從香港運到大連的外國馬大約需要2年的適應時間才能達到要求。
2008年3月,24匹馬從香港空運到大連,那時候南方的氣溫已經很高了,而大連的氣溫比較低,不少女騎警戴著棉帽子去機場迎接這批特殊的“客人”,在打開箱子讓馬走出來前,女騎警們先給它們穿上事先準備好的棉衣,以防它們被凍傷。
警馬執行任務 兩三個小時不排泄
訓練場上,高大強壯的駿馬在身穿禮儀服的女騎警面前表現得服服帖帖。谷彩玲說,這些習慣狂奔的賽馬需要經過長期艱苦的訓練才能變得溫順聽話。
對于天生敏感的馬來說,如何抵御各方面的誘惑和驚擾是平時訓練的主要內容之一,“如果沒經過特殊訓練,馬會對鞭炮、風箏、噴泉、鑼鼓聲、掌聲、閃光燈乃至拱形門、紅地毯等外部因素極為不適應,甚至會因此受驚而影響任務的執行。”谷彩玲說,“很多馬對紅色非常敏感,有的馬不敢接近紅地毯,女騎警就會用紅色的毛巾給馬擦汗,或在訓練時穿紅色訓練服,讓它逐漸適應。 ”“更難的是,如何控制馬在執行任務時不排泄。”谷彩玲說,經過訓練的警馬通常能堅持兩三個小時不排泄。為了完成任務,女騎警們會在訓練時定時定點讓馬排泄,讓它們逐漸養成回馬廄排泄的習慣。
參加重要活動時,通常用車將馬拉到現場,一旦發現馬要排泄,女騎警就將它們帶回車里解決。谷彩玲說,即使出現特殊情況,跟隨一旁的清潔員也會立即進行處理,如此一來,任務就可以順利完成了。
谷彩玲 記者來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