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物價局
由市政府工作部門調整為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直屬機構,作為過渡暫按正局級直屬機構運行。
市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局
由市政府工作部門調整為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直屬機構,不再與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合署辦公。作為過渡原建制級別可暫維持不變。
市政府口岸辦公室
由市政府辦公廳的部門管理機構調整為市政府辦公廳直屬機構,其他機構編制事項不變。
市公務員局
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部門管理機構調整為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直屬機構,其他機構編制事項不變。
市畜牧獸醫局
由市政府直屬事業單位調整為市農業局所屬事業單位,作為過渡原建制級別可暫維持不變。積極推進農業領域綜合執法,將農業、畜牧獸醫執法機構進行整合,組建市農業綜合執法支隊,機構規格為副局級。
市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
加掛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牌子。
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
不再加掛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總隊牌子,仍與市城市管理局合署辦公,但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不再計入政府機構個數。
市政府市民服務熱線辦公室
和市政務服務中心管理辦公室實質整合,市政府督查室不在加掛市政府市民服務熱線辦公室牌子,相關機構和人員編制轉劃市政務服務中心管理辦公室。
機構改革后,市政府設置工作部門40個。改革涉及部門所屬事業單位相應一并調整。市政府不設部門管理機構,部門內設機構、直屬機構、排除機構及部門所屬事業單位等機構的規格低于其主管部門。制圖/楊夢配套改革
探索建立事業單位
法人治理結構
今后街辦一律不再設立經費自理事業單位
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結合縣(市)區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濟南將有序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推動公辦事業單位與主管部門理順關系和去行政化,探索建立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和中小學、公立醫院等單位取消行政級別。
完善人事、收入分配、社會保險、財政、國資管理、績效考核等事業單位改革配套政策,做好與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行業體制改革的銜接。盡快完成縣(市)區事業單位分類工作,2014年底基本完成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事業單位轉為企業或社會組織,2015年底基本完成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改革任務。
繼續深化鄉鎮機構改革,完善鄉鎮政府功能,區分鄉鎮類型,明確履職重點,調整優化鄉鎮機構設置,在綜合設置機構基礎上,明確崗位設置,確保涉及社會管理、安全生產、環境保護、農產品質量安全、就業社會保障等重點領域工作在鄉鎮有機構承擔、有專人負責。逐步建立適合新型城鎮發展特點的行政管理體制。
做好街道辦事處事業單位清理規范工作。針對部分街道辦事處事業單位設置存在政事不分、事企不分,“小而散”,名稱、職責與實際不符等問題,按照精簡效能、因地制宜的原則,綜合設置街道辦事處事業單位,實行限額管理,一般設置4—6個事業單位,主要涉及經濟發展、城市管理、文化體育、財經統計、社區服務、農業綜合服務等方面。今后,街道辦事處一律不再設立經費自理事業單位。
相關新聞
明年底前“三公”預決算全面開“曬”
2014年,所有縣(市)區要公開財政預算、部門預算和“三公”經費預算;2015年底前,要全面公開財政預決算、部門預決算和“三公”經費預決算。鄉鎮(街道)也要結合本地實際,積極穩妥地開展財政預算和“三公”經費預算公開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