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東黃金百億收購 大股東及相關方騰挪獲利
日前山東黃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山東黃金”)百億定增計劃一出,便引來市場對其涉嫌利益輸送、注入資產注水等的質疑。
大股東輾轉騰挪獲利
6月29日,山東黃金披露重組預案,擬以33.72元/股的價格向
山東黃金集團、山東黃金有色礦業、山東盛大礦業、煙臺金茂礦業及自然人王志強定向增發2.96億股,以收購上述五家機構持有的六家黃金公司股權及六宗黃金礦業權,包括天承公司100%股權、歸來莊公司70.65%股權、嵩縣山金70%股權、海南山金63%股權、蓬萊公司100%股權、鑫源礦投100%股權,及其擁有的東風探礦、采礦權、寺莊探礦權、新城探礦權、馬塘采礦權、馬塘二采礦權及相關資產與負債。此次收購交易總額為99.84億元。同時,公司將再增發8896.80萬股,配套募資30億元用于發展標的資產主營業務及補充流動資金。
公司稱,此舉目的是為了減少關聯關系以及解決同業競爭,但自黃金集團從民企手中收購這幾家礦業公司開始,似乎就已注定了將整合而來的資產注入上市公司的結局。
山東黃金購買的12項標的資產賬面價值合計22.47億,預估值卻高達108.14億元,評估增值率達381.16%,山東黃金集團擁有的寺莊探礦權和新城探礦權增值率最高,分別達到4169.95%和2571.25%。而幾家公司在反復被倒手的過程中價格及估值大幅上升,也使之面臨“被注水”及涉嫌利益輸送的質疑。
如標的資產天承公司此次增值率達到537.76%,天承公司98.5%的股權是黃金集團于2012年6月從自然人張安康手中以7.67億元購得,一年后,天承公司預估值就從賬面值的1.58億上升到了10.10億。
同時,黃金集團從張安康手中收購的另一家標的資產鑫源礦投也存在類似情況。鑫源礦投的增值率高達3516.77%,然而在其賬面價值為虧損5584.33萬元的情況下,其預估值卻達到26.65億元。鑫源礦投主要資產是以9.17億元收購的購萊州魯地(擁有東季村金礦)55%股權,2011年萊州市國有資產運營中心100%控股的鑫源礦業將這55%的股權掛牌出售,轉讓價格僅為8151.64萬元,受讓方即是張安康實際控制的盛大礦業。張安康為山東省政協委員、萊州市常委。
此外在2012年6月,黃金集團又以30.8億元的價格收購了張安康控制的盛大礦業。而此次盛大礦業旗下馬塘采礦權、馬塘二采礦權兩處資產的評估增值率也分別達到了82.47%和89.07%。
然而截至2013年6月,國內金價較2012年6月下滑了26%,黃金集團高價受讓的資產卻又以更高的價格轉讓給上市公司。
對于這一系列騰挪,長期關注山東黃金的某投資公司董事長對記者表示,“膠東半島的金礦資源整合就是山東黃金主導的,其在萊州、蓬萊、招遠、乳山、牟平都有金礦分部。其實這些交易是被整合者跟省里博弈的結果,省里想以山東黃金整合私人礦產,但要保證原礦主的利益,所以多給錢并且增發股份給他。”
低買高賣有前科
作為大股東的山東黃金集團也獲利不菲,雖已高價收購民企資產,卻將費用轉嫁給上市公司從而由市場承擔,而其自身卻可獲得更多增發股份以便日后套現獲利。
對于此次山東黃金收購的另一標的歸來莊礦業,早在2009年黃金集團便有收購意向,但山東省國資委未予批準。此后在2009年黃金集團子公司有色集團以7.5億元獲得歸來莊礦業70%股權。此次重組預案顯示,歸來莊礦業凈資產賬面價值為11.9億元,預估值為16.8億元。
據統計數據,自2003年上市以來,這已是山東黃金第三次通過增發的方式收購黃金資產,包括使用自有資金收購在內,山東黃金共籌劃了17次黃金資產的收購,此間大股東黃金集團獲利頗豐。
2004年,剛剛上市的山東黃金便使用上市募集資金加上自有資金共計1.97億元,收購控股股東黃金集團旗下的焦家金礦。資料顯示,截至2004年4月30日,焦家金礦凈資產為1.42億元,溢價138%。
2008年,山東黃金實施定向增發,以110.93元/股的價格向7名對象發行1788.41萬股,其中黃金集團及平度分公司均以實物資產認購相應股份。實物資產包括金倉礦業100%股權,三山島金礦、玲瓏金礦、沂南金礦三公司資產及相關負債以及平度公司鑫匯金礦資產及相關負債。其中金倉礦業凈資產為2.58億元。評估價值9.85億元,增值438%;而三山島金礦、玲瓏金礦、沂南金礦三公司凈資產為4.15億元,評估值為7.50億元,增值181%;鑫匯金礦賬面價值0.74億元,評估值為2.23億元,增值301%。
山東黃金激進收購戰略的主導者為原黃金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王建華,今年3月,其已辭去職務,5月起擔任紫金礦業總裁。而此次重組將由新任董事長于常青操刀,資料顯示于常青為山東省招遠市人,現任山東省國資委黨委副書記,“此次收購整合也將成為于的政績”,前述投資公司董事長對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