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濟萊協作區要成全省“標桿”
“加快建設濟萊協作區,使之成為我省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先行示范區。”30日,在全省推進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和西部經濟隆起帶建設動員大會上,山東省委書記姜異康在講話中指出,省財政將拿出20億元建立兩個發展專項資金,并出臺財稅、土地、投融資等優惠政策,力爭“補齊”山東省中西部發展“短板”。
濟南在食品醫藥等方面具有優勢。圖為國家綜合性新藥研發技術大平臺和國家創新藥物孵化基地新樓已封頂。
談發展現狀:中西部人均GDP比全省低近萬元
發展不平衡是山東省情的一個明顯特征。姜異康表示,山東中西部地域遼闊、人口眾多,面積和人口分別占山東的61.9%和66.2%。但目前中西部地區發展水平還相對較低,2012年中西部地區人均生產總值43171元,比山東平均水平低8597元;山東的貧困村和貧困人口大部分集中在中西部,分別占全省的95%和93%。
同時,中西部也有很多優勢,蘊藏巨大潛力。該區集中了一大批科研機構和企業集團總部,高校數量占全省一半以上,農業比較發達,工業門類齊全,發展商貿物流條件便利。目前,藍黃兩大國家戰略進展順利,隨著“一圈一帶”兩大規劃出臺,全省就形成“兩區一圈一帶”區域協調發展的總體格局。
談濟南核心:經濟圈發展快慢關鍵看濟南
姜異康指出,城市群經濟圈建設必須要有核心。濟南是輻射帶動區域發展的核心和龍頭,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發展快慢、水平高低,關鍵取決于濟南的綜合實力和輻射帶動能力。
濟南已拉開城市發展大框架,要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快建設文明、舒適、便利、綠色、宜居的特大型城市。要繼續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汽車、信息、新能源、機械裝備等產業集群。要在集聚生產要素上實現新突破,要根據城市發展定位,整合各種資源,構建人才、金融、信息等公共服務平臺,增強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城區輻射帶動功能,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鄉產業融合發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努力在推進城鄉統籌上走在全省前列。
談濟萊協作:濟萊要成為區域一體化先行示范區
姜異康指出,建設省會城市群經濟圈,首先是強化一體化意識。明確當前一體化發展的主要內容,目前要重點推進發展規劃、基礎設施、要素市場、生態建設、公共服務五個服務的一體化。要加快建設濟萊協作區,在組織領導、發展規劃、重要布局上加大工作力度,在交通、通訊、戶籍管理、公共服務、資源配置等方面加快同城化步伐,使之成為我省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先行示范區。
另外,要注重各個方向板塊的對接,要與藍黃兩區密切呼應,同時主動加強同長三角、京津冀的經濟協作,努力把自身做深做大。
談西部經濟:特色就是優勢鼓勵全民創業
“特色就是優勢、就是潛力。”姜異康說,西部地區與中部不同,沒有龍頭和核心城市,西部各市能不能突出各自特色,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發展的水平。要根據各自的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實現差異競爭、錯位發展。
他表示,農業是西部各市的共同優勢,也支撐著我省的一產優勢,這個優勢任何時候都不能丟,只能鞏固和加強。工業是西部各市都需要加強的方面,但發展的側重點應該因地制宜,要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西部大企業較少,但客觀上也使中小企業發展具有一定空間。要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鼓勵全民創業,大力發展民營經濟。
另外,要注重激發內生動力。要積極開展金融創新,堅持暢通金融主渠道與激活民間融資并舉,努力做好西部投融資這篇大文章。要把科技創新擺在西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同時完善人才政策,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
談政策扶持:省財政出20億建兩個發展資金
姜異康指出,省委、省政府這次將藍黃兩區建設、支持菏澤發展等政策措施進行了認真梳理,能夠適用于中西部的都作了吸收,在此基礎上又研究制定了一些新的扶持政策。這些政策涉及財稅、金融、投融資、土地、扶貧、人才、民生保障等諸多領域。
他表示,此次省財政拿出20億元,建立了兩個發展專項資金,并在債券、耕地占補平衡指標等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還是有限的。省里的政策主要是用于引導,希望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談科學發展:上馬污染項目不是政績是“敗筆”
“過去一說加快發展,往往首先想到擴規模、上項目、比速度,而對于質量效益重視不夠。”姜異康說,現在必須從這種思維中擺脫出來,把提高質量和效益擺在中心位置,多引進一些科技含量高、資源能耗低、環境污染少的項目,凡是不符合環保要求、效益不好的項目,寧肯不要。
他表示,西部地區一些地方“三高”產業比重較大,環境污染問題不容忽視。如果饑不擇食,挖到籃子里就是菜,上一些產能落后、污染嚴重的項目,不是政績,而是“敗筆”,將要承擔歷史的責任,會付出更大的治理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