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度擴容后,“營改增”試點今年8月在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全國推廣。如今政策試點滿月之際,這場“看起來很美”的改革是否“漂亮”如初呢?
日前,經濟導報記者走訪精華廣告有限公司(下稱“精華廣告”)、山東佳怡物流有限公司(下稱“佳怡物流”)等試點企業了解到,雖然企業踴躍參與“營改增”改革,但試點初期也暴露出部分行業稅負增加、抵稅項目不充分、政策宣傳不到位等問題。
“現在試點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后都將在政策制定上逐步完善。”濟南市市中國稅局稅政科科長張雅麗全程參與本次試點,談及試點成效,她表示,現在出現的問題有的是試點初期的必經階段,有的是因為試點范圍的局限性,這些問題都將隨著改革的進一步深入逐步解決,“營改增”對中國經濟產業結構優化和調整、財政分配關系理順、促進服務業發展等作用都將顯現。
大型物流企業:稅負增加
“‘營改增’后稅負增加了。”佳怡物流財務部稅務經理張萬梅告訴導報記者,公司是大型交通運輸企業,屬于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適用11%的稅率。屬于抵扣范圍且金額較大的車輛進項稅額是之前買進的,不得抵扣,人力、租賃費用也不能抵扣,可抵扣的只剩下燃油費、資產維修費、水電費等進項稅額,因此總體而言,稅負上升。
根據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統計,在“營改增”行業中,交通運輸服務業中部分陸路運輸和內河航運企業的稅負增加較為明顯,物流服務、動產租賃服務的稅負稍有增加;其他的試點行業,包括研發和技術服務、信息技術服務、文化創意服務、咨詢服務以及小規模納稅人的稅負都是減少的。
據張萬梅介紹,佳怡物流目前已在25 個省級區域設有1000多個服務網點,有干線及配送車輛3500余輛。公司目前沒有再買新車的打算,這3500多輛車只能計提折舊而不能抵扣增值稅。過路過橋費是物流企業成本的重要構成部分,占到總成本的30%-40%,而短期內過路過橋費等部分進項無法充分實現抵扣。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非增值稅應稅項目包括非增值稅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銷售不動產以及不動產在建工程。其中不動產包括納稅人新建、改建、擴建、修繕、裝飾不動產;納稅人的交際應酬消費;使用期限超過12個月的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有關的設備、工具、器具等固定資產;因管理不善造成被盜、丟失、霉爛變質的損失,以及被執法部門依法沒收或者強令自行銷毀的貨物等非正常損失。
張萬梅表示,交通運輸企業的人力成本、路橋費、房屋租金、保險費等主要成本均不在抵扣范圍,這幾個方面恰恰都是公司的主要經營成本所在。“營改增”對物流企業來說長期利好,也有利于第三產業發展,但短期內無法避免稅負增加。
張萬梅說,為避免“營改增”后稅負增加,公司購置了一批加油卡,使用燃油費的增值稅發票進行抵扣,但物流公司的汽車都是全國各地跑,加油卡并不能保證在每個地方都能使用,很多車的燃油費無法取得增值稅發票,最終不能抵扣進項稅額,也會造成稅負增加。
政策普及須強化
“很多合作伙伴是小規模納稅人,不能開具增值稅發票。”談及“營改增”,精華廣告財務總監朱建華仍有些摸不著頭緒,她表示,畢竟剛剛開始,遇到的問題不多,除了對政策和辦理流程還不夠熟練外,最大的問題就是有些合作伙伴不能開具增值稅發票,致使公司部分稅點不能抵扣,公司稅負增加。
導報記者查閱相關政策發現,增值稅納稅人分為小規模納稅人和一般納稅人,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增值稅應稅勞務或者提供部分現代服務業應稅服務,可以通過網上辦稅平臺向主管國稅機關申請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普通發票。提供交通運輸服務,可以通過網上辦稅平臺向主管國稅機關申請代開貨物運輸增值稅專用發票。
此外,政策規定,小規模納稅人提供應稅服務適用簡易計稅方法,按照3%的征收率計算繳納增值稅,即按照銷售額和增值稅征收率計算的增值稅額,不得抵扣進項稅額。
既然可以繳納增值稅,為何沒有增值稅發票提供?帶著這樣的疑問,導報記者來到濟南市市中國稅局。該局副主任科員王磊表示,由于試點剛剛開始,很多納稅人對政策了解不夠,所以有些納稅人本來可以享受“營改增”政策,卻尚未申報。比如按照以前規定,小規模納稅人開具的是普通發票,并且可以自行開具,現在小規模納稅人可以開具增值稅發票,但必須由稅務部門代為辦理。
朱建華告訴導報記者,精華廣告作為中小企業,業務主要合作對象都是小規模納稅人,按規定公司試點“營改增”之后是減稅的,但由于拿不到增值稅發票,不能以票抵稅。以后一定提醒合作伙伴自行申報增值稅。
王磊也表示,目前小規模納稅人前來申請代開增值稅發票的并不多,主要是其對政策不了解所致,下一步國稅系統將進一步推進對小規模納稅人相關知識的培訓。
自行申報企業戶數增加
張萬梅表示,希望將占有物流企業較大成本比例的過路過橋費、保險費、房屋租金等納入進項稅抵扣范圍。隨著“營改增”試點范圍的擴大,進項稅抵扣項目應該也會增加,到時稅負應該會減少,管理成本也會隨之下降。
接受導報記者采訪的企業人士也紛紛表示,希望“營改增”涉及行業及企業數量不斷擴圍。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近日表示,“營改增”試點自去年啟動至今運行平穩,截至今年6月底,試點企業達到134萬戶,今年1至6月減稅規模超過500億元,95%的試點企業不同程度減稅,下一步將組織實施好擴大營改增試點,抓緊研究制定鐵路運輸業和郵電通信業的營改增試點方案。
王磊介紹說,試點工作開展以來,自行申報“營改增”的企業戶數不斷增加,已由7 月初的2332戶增加至目前的2522戶,企業更加在乎這一政策長期的利好。
按照國家規劃,“營改增”分為三步走:第一步,在部分行業部分地區進行“營改增”試點;第二步,選擇部分行業在全國范圍內進行試點;第三步,在全國范圍內實現“營改增”,即取消營業稅。按照規劃,最快有望在“十二五”期間完成“營改增”。
張雅麗認為,“營改增”對打通產業鏈條、擴展企業的業務范圍都有很大的正面作用,同時,其對宏觀經濟有序發展、企業生產經營的穩步推進也有根本性的促進效果,在給企業帶來挑戰的同時更帶來了機遇和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