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綠色建材與綠色建筑產業化高峰論壇暨卓達新材與綠色模塊化建筑專題交流會”在山東威海卓達香水海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400余位業內專家、學者和企業家聚首一堂,以卓達新材為例,就綠色建材帶來的建筑革命等話題共商綠色建筑產業發展大計。
按照《建材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加快新型綠色建筑材料的發展成為行業方向。國務院頒布的國辦一號文件《綠色建筑行動方案》更是提出“城鎮新建建筑嚴格落實強制性節能標準,‘十二五’期間,完成新建綠色建筑10億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鎮新建建筑達到綠色建筑標準要求”的強制目標。
隨著國家綠色建筑戰略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了解并認識到綠色建材在節省成本等方面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在這一進程中,卓達新材作為最早在全國大范圍推廣應用綠色建材的企業,其產品的優良性能早已得到了業界的廣泛認可與接受。
在為期兩天的會議上,卓達新材與54家知名建筑企業簽訂了價值1845億元的中長期戰略合作協議,卓達新材成為建筑行業的焦點。
綠色建筑產業化:建筑業轉型升級唯一出路
“我們不能再搞破壞式、掠奪式的建筑開發了。”北京建筑工程學院教授陳家瓏在會上大聲疾呼,“過去30年,我們的建筑方式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如今大肆來襲的霧霾就是對我們嚴厲的懲罰。”

面對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十八大明確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在陳家瓏看來,如果想還一個山清水秀的“美麗中國”,整個建材和建筑行業的轉型升級是唯一的出路,而這個轉型的方向只能是綠色建材與綠色建筑的產業化。
陳家瓏進一步表示,“卓達新材所致力于的綠色建材和建筑工業化,是完全符合綠色建筑產業化發展要求的,代表著綠色建筑和綠色建材的發展方向”。不謀而合,山東省建筑材料工業協會秘書長劉曉鳴同樣盛贊卓達新材在建材綠色化和建筑模塊化所做出的貢獻,“卓達新材為全國建筑行業的轉型提供了值得借鑒的發展方向。”
據了解,卓達新材以煤矸石等工農業廢棄物及建筑垃圾為原料,產品不含苯、甲醛等有毒物質,能恒久釋放負氧離子,擁有低碳、阻燃、抗震、無限可塑等特性。同時,卓達新材模塊化整體房屋將建設工期縮短至傳統建筑的1/3,且生產過程不產生污染,真正實現了低消耗、零排放、高效率。

“卓達新材將為中國的建筑業帶來一場‘綠色革命’”,卓達新材集團副總裁周其說,“新材本身的生產制造環節是綠色環保的,采用模塊化的建筑方式,整個建筑過程可以實現零污染,它的環境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千億元訂單昭示綠色建材市場新需求
盡管卓達新材的環境效益不可估量,但市場總能恰如其分地給出與之匹配的價值。11月2日—3日,短短的兩天時間,卓達新材便與參會的50余家建筑企業簽訂了高達1845億元的中長期戰略合作協議,距離上次簽訂千億合作協議相隔僅短短一周。
在商言商,卓達新材備受建筑客商的垂青,關鍵還是一個“利”字。“使用卓達新材和模塊化建筑工藝,可以提高我們的利潤”,江蘇泓建集團的負責人坦陳。據介紹,卓達新材建造的模塊化綠色建筑,平均可以縮短施工周期90%以上,節省人工成本4/5;提高勞動生產率了8-10倍。以搭建一個500㎡的三層別墅為例,傳統施工周期為180天,卓達新材施工周期僅為 10天;傳統建筑一平方米人工的成本至少500元,用卓達新材則可實現人工費用降到50元,直接節省450元。對于建筑企業而言,這無疑就是企業追求的財富。